【好書推薦】失控的正向思考Bright- sided: How Positive Thinking Is Undermining America
Tagged:  •  
作者簡介: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副秘書長
出刊日期: 
2013/04/15
期數: 
第148期
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12.10(初版)
故事從作者的癌症檢查開始
  大部分的人聽到醫生宣判「很遺憾,是癌症」後的反應,除了開始接受治療,多少都會參加支持團體,以獲得病友們的精神撫慰,去面對漫長的治療過程。美國充斥著此類規模龐大的支持團體,目的在於鼓勵患者「擁抱癌症」-被要求成為「抗戰者」,治療結束順利存活便晉升為「生還者」,將在相關慈善活動中獲得眾人的敬意與喝采;若是「戰敗者」或確定無法生還者,就被排擠於團體之外,避免影響眾會員的正向密度。
  發展到後來,「見證式」的主張更進一步使正向思考失控-他們倒果為因、走火入魔,過度擴張罹癌後心境的轉變,癌症反成人生的「禮物」、「最重要的快樂泉源」、甚至是「連接與神的管道」,好像不趕快去注射癌細胞就無法體會人生的快樂!
正向的思考?抑或是魯莽的樂觀?
  作者芭芭拉的尖銳反思與幽默觀點,在她上一本《我在底層的生活》中即展現無遺,要那些教人理所當然「改變人生」的人們,接她的一記當頭棒喝;這次她要放在顯微鏡下抽絲剝繭的,是更宏觀的社會觀察現象-美國人無可救藥的樂觀主義。
  她一針見血點出,要把美國想像成最優秀或最偉大的國家,「可得用心正向思考才行」!當種種現實跡象都顯示美國多方面正在走下坡,美國社會由上至下仍沉浸在「正向思考,凡事都能成真」的氛圍裡-2006年的暢銷書《秘密》、最受歡迎的「賴瑞金現場」與「歐普拉有約」節目、或是成為大學心理學新興熱門課程都是經典代表作。直到2007年金融風暴及之後的經濟危機爆發,美國社會才肯正視財富收入不均、罪犯人口比例均居全球之冠的殘酷事實。
  我們經常以為暴君是用恐懼來統治人民,但更激進控制社會的獨裁政權往往是用正向思考來控制社會-要求人民不斷保持樂觀開朗,所有的書籍、電影、言論都必須通過審查,確定內容要使人樂觀,結局一定要讓人看見光榮革命的美好未來,例如北韓與蘇維埃式的共產主義。但與此相較,史達林主義得使用國家機器來強迫人民樂觀,美國人卻自己強迫自己要正向思考,信任市場的同時還要時刻提防自己不長進,很諷刺地陷入一種與集權社會相去不遠的大眾妄想症。
丟了工作沒關係,閉上嘴趕快再找就好了?!
  深受喀爾文教義影響,正向思考漸漸成為強加於所有美國人的義務,而非只是身心失調者的解藥。白領階級勞工完全接受人要排除任何負面想法、不斷自我改善的論點,使雇主、客戶、同事等更加欣賞自己,進而獲取晉升成就。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激勵產業」應運而生,生意興隆、養出一批富豪級的「顧問」與「教練」,靠販售各種高級課程與周邊商品大發利市。他們與大企業合作無間,用毫無根據的「直覺」幫企業老闆處理投資決策、培養幹部經理、輔助裁員計劃、甚至減輕離職員工心中的憎恨。平時企業則大量購買職場勵志書,使白領勞工「更適應習慣裁員」這件事,其中宣傳裁員的經典之作就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本暢銷書。
  芭芭拉不客氣地指出,這本書旨在告誡遭裁員的人,過度分析和抱怨是人類的危險天性,若要加以克服,就必須學習嚙齒類動物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說,丟了工作沒關係,閉上嘴趕快再找就好了!事實上,1981-2003年有約3千萬美國全職勞工遭到裁員,不論是被裁員的人或是超時工作的生還者,企業界送的大禮就是「正向思考」-甚至當顧問已開始對自己成為間接劊子手的角色感到不安,老闆還會藉以責備員工:老師講的話你沒在聽嗎?錯在你自己,別怪體制,別怪老闆。要更認真工作,更用心祈禱!
■「防禦性悲觀」現實感之必要
  沒有把書讀完的人也許會誤以為芭芭拉痛恨正向思考、鼓勵多疑與悲觀,但事實上她的結論是:我們可以從努力中獲得快樂。她藉由本書提醒人們,正向思考不能被誇大作為冒險行為的慰藉,若是只專注快樂的結果,不去想潛藏的危險,那麼根本就是違反人類最根本的直覺-也就是所有動物求生時都具備的「防禦性悲觀」現實感。
  芭芭拉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面對的威脅是真實的,不去勇敢面對困境、思考出路,光靠改變想法或強化慾望,並不能帶我們脫離危險、獲得安全與幸福。消除威脅的不二法門就是起身行動、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更重要的是,應強化第一線緊急應變機關,預防天災人禍的悲劇再度發生。
  簡言之,筆者認為芭芭拉嘗試提醒我們,若身為憾事的當事人,不要強迫自己非正向思考不可,若身為當事人身邊的親友,亦不該以不肯正向思考去責備受害者,而應還給當事人自主、尊嚴、自決的空間。至於濫用正向思考汲汲營私、謀取暴利者,不論是神職人員、直銷商推銷員、激勵產業教練、還是裁員討好股東毫不眨眼的大企業老闆,都將是我們監督與質疑的對象,社會早已禁不起他們不負責任的催眠與唬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