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惱人的「頭痛」困擾
Tagged:  •    •  
出刊日期: 
2019/03/15
期數: 
第219期
  對於許多人來說,頭痛是個常見的困擾。從統計上來看,慢性每日頭痛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居然高達4~5%,在神經內科門診主訴為頭痛的病患更可能高達19.5%,真是看的醫師都要頭痛了呢!
  從一般民眾的角度來說,頭痛最常見的處理方法就是自行到藥房買藥,例如常見的普拿疼、雨傘標友露安、斯斯、治痛單,甚至有些民眾會專程去日本購買EVE或腦新等成藥備用,這樣又會有什麼風險呢?
  從一個神經科醫師的角度來看,治療頭痛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區分哪些頭痛可能是致命的,比方腦出血、腦膜炎、腦炎、腦膿瘍、腦瘤、頸動脈剝離、顱內靜脈竇血栓等;哪些可能會引發某些不良後果,但未必會致命,例如高血壓性腦病變(又叫做可逆性後腦白質症候群)、原發性顱內高壓、自發性顱內低壓、青光眼、鼻竇炎、巨細胞動脈炎、頸因性頭痛;哪些頭痛只是很困擾但不會造成致命危機的,例如常見的三個原發性頭痛(偏頭痛、緊縮型頭痛、叢發型頭痛)或三叉神經痛等。
  相信細心的讀者已經注意到了,某些頭痛跟頭比較有關係,某些頭痛似乎位置並不是在頭裡面(例如青光眼、鼻竇炎、頸因性頭痛等)。在這裡我們要給各位讀者一個重要的觀念,也就是並非所有頭部裡面的構造都會感覺到疼痛。正如大家常常聽到的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樣,頭部裡面(學術上是用顱內)大多數的構造都不會感受到痛覺,而頭部的痛覺敏感構造(pain sensitivities of structure in the head)包括靠近威利氏環的腦部動脈、腦靜脈竇、硬腦膜及硬腦膜上面的血管,而佔最大比例的腦實質、軟腦膜、蜘蛛膜、脈絡叢並不會感受到疼痛。就如同某些人可能身體一發燒或有點發炎,就會感覺到頭脹脹的甚至頭痛,這是因為當人體發燒或發炎時,全身的血管會擴張以便散熱或讓白血球更快趕到感染或發炎的部位,然而當這樣的血管擴張發生在硬腦膜上面的時候,人就會感覺到頭痛了;當發燒或發炎改善的時候,自然頭痛也就一起好了。
  各位讀者若是感到頭痛的時候,為了避免發生上述那些致命性的頭痛原因,建議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是否伴隨單側上下肢體、臉部或是舌頭、身體的麻或無力
2.是否是爆炸性的、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劇烈頭痛
3.是否沿著頸部有種撕裂性的、割開某種東西感覺的頭痛
4.是否伴隨發燒、頸部僵硬或是意識狀態改變、胡言亂語等
5.半夜會突然痛醒,本人或家族中有腫瘤癌症病史
6.有沒有服用不明藥物、毒品或是高血壓難以控制等
7.服用止痛藥物已經超過3天但完全沒有改善,或頭痛發作類型與過去明顯不同
  若是您的頭痛在發生的時候,有伴隨上述幾類的情況,建議應盡快尋求神經內科專科醫師的協助。
  除了這個之外,我們也可以來了解哪些頭痛是常見,但不容易引起致命危機的。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偏頭痛及緊縮型頭痛,叢發性頭痛大約少於1%。偏頭痛可以再細分成有預兆型的偏頭痛及無預兆型的偏頭痛,在治療上來說都是類似的。緊縮型的頭痛也是常見的頭痛類型,甚至也可能與偏頭痛形成共病。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小兒的頭痛表現較不典型,可能會以拒食、拒絕上課、哭鬧等非典型表現作為症狀,家長可能不易察覺或以為小孩懶惰,在診斷上也較有挑戰性。其餘的比較整理如下表。

  最後跟大家介紹頭痛的治療,包括藥物及非藥物。藥物部分從最基本的普拿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例如日本的EVE)、類固醇、阿斯匹靈、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抗憂鬱劑、麥角胺類藥物、翠普坦類藥物、嗎啡類藥物、抗癲癇藥物到肉毒桿菌毒素注射都有,上述的這些藥物都有不同的副作用及藥物交互作用,有些人吃了自備的成藥,又再去看醫生然後又吃了類似的藥物,這個時候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藥物副作用或毒性。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長期服用止痛藥物又會併發出另一種頭痛類型,叫做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OH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患者甚至必須住院接受藥物戒除治療。
  非藥物治療包括規律運動、保持充足睡眠、放鬆治療、按摩、針灸、戒除咖啡酒精等。手術治療包括三叉神經切除術、三叉神經刺激術/迷走神經刺激術(目前已有非侵入性的體外刺激器)、也有報導指出關閉開放性卵圓孔(PFOpatent foramen ovale)可以減少偏頭痛的發生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