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貿易協商 莫忘勞工權益
Tagged:  •    •  
出刊日期: 
2022/10/31
期數: 
第262期
  美國勞工聯合會和產業工會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AFL-CIO,簡稱「勞聯-產聯」)和勞工團體團結中心(Solidarity Center)於1024日下午拜訪台灣22個工會及NGO組織,說明近期美國國會將開始著手討論台美貿易協定,邀請台灣勞工團體共同合作,以保障台美雙方的勞動權益。
  早在今(2022)年8月中旬,我國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就宣布台美正式啟動「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據媒體報導,台美貿易協議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反貪腐、中小企業、農業、標準/技術性貿易障礙、數位貿易、勞動、環境、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政策及做法等11項。然而,其中關於勞動的部分,與會的台灣工會代表及勞工團體皆表示不曾接受政府的詢問,可見貿易協商談判多是政府直接協商,不一定會積極徵詢工會或民間團體的聲音;而美國勞聯-產聯和團結中心的拜訪,正是希望貿易協定不要僅止於兩國政府的談判協商,也應將勞工的意見納入政策思考。
  美國勞聯-產聯副理事長、同時也是零售服務業工會(Retail, Wholesale & Department Store UnionRWDSU)理事長Stuart Appelbaum認為,貿易協定常會為了追求商業利潤極大化,而競相降低自己國內的工資、勞動條件、環境保護標準。但一個好的自由貿易協定除了促進兩國貿易之外,更應該要保障勞動權益、保護環境,而工會正是帶領這個正向風潮的重要角色。Stuart表示,1024日上午他們拜訪蔡英文總統,針對台美貿易協定一事提醒蔡政府應該要廣納勞工聲音,讓台灣的工會參與談判協商(a seat at the table),蔡總統當場回以積極正向的答覆,故他希望台灣工會能夠抓住這個機會,將勞工意見寫進貿易協定中。
  團結中心執行理事Shawna Bader-Blau表示,從過去20年美國與他國簽訂貿易協定的經驗來看,自由貿易協定絕大多數考慮的都是政治利益和資本家的經濟利益,至於貿易協定是否會造成勞工失業,或是對勞工生計造成影響,則通常不在考慮範圍。例如美國簽署的中美洲貿易協定(CAFTA)就是一個無法保障勞動權益的貿易協定,當資方惡意開除工會幹部時,兩國卻花了8年的時間才處理這件事情,根本無法及時保障勞工的團結權。因此美國最近和加拿大、墨西哥新簽訂的貿易協定,就導入了快速處理機制(Rapid Response Mechanism),只要有勞動權益的爭議,就可以向他國進行申訴,並且要在90天內回覆處理。
  此外,現在的美國總統拜登相當支持工會的立場,如果台灣能夠凝聚工會和勞工團體的訴求、公開跟政府對話,並且與美國的工會團體合作,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將勞動權益放入談判協商的議程,透過貿易協定來敦促兩國保障勞工的組織權、協商權、爭議權。
  本會理事長鍾馥吉在這場交流座談中提到,二十年來台灣金融併購案至今有六十多件,但目前台灣對於企業併購、讓售等相關法令,在勞動權益上只有雇主「商定留用」,並沒有其他制度明確保障勞工權益,應該檢討及修法。此外,國內40萬名保險業勞工是否為僱傭關係、其勞動權益為何,政府也應該積極處理。總結美國勞聯-產聯、團結中心在此次交流會議的建議,國內工會及勞工團體應該要再整理、聚焦、提出具體的訴求,並且積極與政府協商,以確保貿易協定中具有保障台灣勞工權益的相關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