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是勞工運動未來的出路
作者簡介: 
曾任立法委員、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出刊日期: 
2022/11/30
期數: 
第263期
  日前受邀在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和工會夥伴座談「台灣自主工運回顧與展望」這個主題,我亟欲表達的重點是,工運須增強充實理念,從階級利益走向「社會民主」的建構。台灣的工會抗爭活動,給社會的觀感,普遍認為抗爭和罷工目的大多只在乎加薪、縮短工時與關廠的個人利益,很難贏得社會大眾的尊重和支持。
  而歐洲則透過大規模工會運動,得以建立社會民主體制,消除特權剝削,締造平等、團結和諧的社會。現在仍以此精神經營工會,例如以色列攻擊和平團體救援巴勒斯坦物資船,瑞典碼頭工會發動罷工,不替以色列貨船裝卸貨物,使其幾個月無法運行,迫使以色列官方認錯道歉。英國工會支持學生抗議學費高漲,要求制定學貸赦免制度等,都是為了社會公平或反戰而發起的罷工行動。
  如同我當年,為保障全民的健康安全與醫療照護,而發起1111罷工一小時,花半年勤跑各工會說明行動的重要,許多公民營大工會紛紛響應,展現工會團結力量,才促使現行較公平的健保成功立法;此外蒐集研究立委問政及提案,發起反金權政治,點名當時12位「財團利委」,最後拉下其中7位令其退選或落選。爾後,成立泛紫聯盟、稅改聯盟、反貧困聯盟,在在都是藉由結合主要社運團體,撐大社會改革的力量,形成更強大的力量,實踐工運追求的公平社會。這些過往的實驗,或可做為現在工運團體的參考。
  階級運動應走出狹隘的場域,以「利他思維」團結社會的中下貧困階級,始能形成更強大的力量,實踐工運追求的公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