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夢碎 重創失業
Tagged:
作者簡介: 
苦勞網工作站負責人
出刊日期: 
2001/05/15
期數: 
第五期

      今年221,由所謂「趨勢大師」詹宏志創辦,號稱第一份「網路原生媒體」的明日報宣布解散。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三百位明日報的員工一夜之間就面對了失業的命運。明日報快速地崛起、殞落,與這兩年來網路經濟迅速退潮,有著密切的關係。

「本夢比」神話幻滅   

      兩、三年前,在「高科技」業者大力吹捧「本夢比」的神話之下,所謂「.com」公司紛紛成立,利用股票大量吸金,創造了新經濟的泡沫榮景。一年前,明日報的創立,也就正是打著這樣的一個如意算盤,經營網路媒體的本業,根本不可能從廣告收益來維持龐大的支出,「明日報」從它的名字就顯示出,他們打算販賣的不是「現在」,而是他們的「未來」。但是,世事難料,就在明日報正式成立之後不久,美國Nasdaq指數崩跌,台灣的股市也在短短的時間之內迅速下殺,「新經濟」的泡沫幻滅,用股票吸金的算盤也成為泡影,結果是「大師」從神壇上摔了下來,但是更慘的是,「大師」公司裡的員工必須突然面對生活的壓力。

       「明日報」的例子,只不過是今年以來「新經濟」大量解僱的其中一個例子而已,從美國著名的網站,如銳利魚、雅虎、Etoy.com、狄士尼連網、亞馬遜書店,到台灣的宏電、倫飛、英普達、資迅人…,這些在不久之前頂著「高科技」、「知識經濟」光環的大廠一間接著一間倒閉的倒閉、裁員的裁員。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在新政府剛剛上台的時候,面對每個月不斷創下新高的失業率,提出「知識經濟」作為應對的方案,但是曾幾何時,「知識經濟」本身竟已經成為製造失業的來源。  

      事實上,這些號稱前景無窮的產業,在產值、獲利…等都還不成熟的狀況下,企業經營沒有保證,對於勞工的就業安全原本就不能和傳統產業的勞工相提並論,再加上新經濟的經營者對於景氣循環的依賴程度又特別地高,在經濟不景氣的狀況下,最先受到衝擊的也將會是這些產業的勞工。業者看到有機可趁,蜂擁投入的結果,更將造成市場的惡性競爭,在可預見的未來,所謂「知識經濟」產業,勢必將面對大魚吃小魚的兼併風潮,以及更快速的倒閉、裁員動作。

      除此之外,不同於傳統產業的勞工,「知識經濟」下的這些「新勞工」工會組織率之低,全球皆然,這個現象應當與產業擴張速度太快、員工僱用狀態不穩定,以及普遍勞動意識的缺乏有關,所以遍布全球的「.com」公司員工,一直到最近才有開始組織工會的消息傳出。產業變動快速,加上員工缺乏集體行動的能力,這些都使得這群「高科技」工人難以避免像明日報的員工在一夜之間,就被資方在密室會商之後,倏忽丟了飯碗。

高科技產業隱藏高失業率問題  

      一般當我們討論到失業問題的時候,注意的焦點,都在快速外移的傳統產業,以及不斷「私有化」的公營事業身上,事實上,「高科技、高失業」已經成為近年來不爭的事實。員工在面對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企業經營問題時,因為自己沒有工會的組織、無法直接參與公司在合併、裁員、關廠時的相關決策,也使得工人必須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給資方去決定。除此之外,原本應該盡到保障勞工義務的國家,對於這股社會現象也一直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所以早在十幾年前就該制定「大量解僱保護法」予以規範的重要法案,一直到現在卻都還在沉睡之中。不禁懷疑在這個失業率隨著新經濟破產而不斷攀升之際,政府又能拿什麼來讓我們勞工朋友相信他們真能解決失業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