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銀工會「美濃單車漫遊」札記
Tagged:  •  
作者簡介: 
彰銀工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13/04/15
期數: 
第148期
  工會10112月舉辦猴硐知性之旅獲得不少迴響,後續又於今年3月初由黃國棟常務理事辦理台南台江生態走春,北高雄分行的吳金純理事不落人後,和同事蔡淑蘭襄理規劃了「美濃單車漫遊」活動,號召會員330日以鐵馬領略這個南台灣客家文化重鎮的魅力風情。位於美濃的「高雄縣導覽協會」長期為保存地方文史默默耕耘,工會遂安排該協會提供導覽解說,期待透過探訪當地歷史人文散播親鄉愛土的種子,進而活絡在地經濟和促進文創產業。
  考量路程與交通,黃理事長與廖總幹事前一天即先南下高雄走訪分行,晚上借宿吳理事家,隔天一早就搭乘他們夫婦倆的便車抵達集合地點。與大都市截然不同的自然環境,美濃的空氣清新且步調舒緩,徜徉在充滿恬靜幽雅的農村氣息中,頓時讓人身心內外愜意舒暢。
  隨著集合時間接近,參加者陸續來到中正湖腳踏車出租中心,不少人攜家帶眷,報到後就迫不及待挑選中意的車款,有的自行攜車,還有人從家裡直接騎來,但最熱情的要算是當天一早從台北趕來共襄盛舉的會員們!
  完成大合照之後,四、五十人隨導覽人員分成兩組出發,開始這趟單車漫遊。當日天氣舒爽,些許雲層剛好抵擋火熱的豔陽,踩著單車微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不消多久便來到庄頭伯公壇-客家人的土地公,造型為墓塚式,非常獨特。接著看到早於乾隆年間興建、距今超過250年的東門樓,不但見證了美濃庄開庄,也是目前全台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
  一行人隨後轉至永安老街,當年最繁榮的商業道路,街上可見許多台灣客家建築的典型宅第形式:夥房,傳統的紅牆磚瓦顯得古色古香,當中保存最完整的當屬菸葉大王林春雨的西河堂,其紅磚門樓更是菸業鼎盛時期首富的重要標誌。客家建築除了正廳門上可資辨別姓氏的「堂號」,棟樑兩邊還有「棟對」,棟對的內容通常是敘述祖先遷徙的過程,字數往往近五、六十字,由此可見客家人敬重先人與保存文化的用心。
  來到永安路上的錦興行,大夥聚精會神聽著藍衫師傅謝國耀介紹客家藍衫這種極為實用的傳統服飾,讓大家對客家人勤儉樸實的性格留下深刻印象,也希望這項可能面臨失傳的手工技藝能永遠傳承下去。沿途經過一條屬於獅子頭圳分支的水圳,是日治時期由荖濃河引水流入,在邊坡上還設有台階,方便居民拾階而下洗滌衣物,蔡襄理說她兒時也曾在此戲水呢。
  客家人倡導敬惜字紙的文化,因而設置敬字亭以焚燒字紙和舉行禮讚儀式,當中位在永安路與中山路口的瀰濃庄敬字亭建於1779年,為國家第三級古蹟。離開老街不久轉入田園山景,隨即被綠油油的稻田和結實纍纍的果樹及純樸、雅緻的農舍包圍其中,卻也發覺長久缺雨致使遠方草枯山黃,深感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在經過美濃地區最大湖泊的中正湖回到出發地點後,這趟單車漫遊於中午時分劃下尾聲。正當大家飢腸轆轆時,蔡襄理推薦到「老古的家」藝術庭園餐廳用餐,果然客家小炒、粄條和豬腳等當地佳餚盤盤道地又可口,飽足之後移往雕塑庭園休憩,有人則前往內門觀看年度宋江陣頭大賽,從台北南下的人更把握機會留宿一晚,畢竟老遠跑一趟,怎能不對這個入選2012年台灣十大觀光小城深入體驗一番!
  其實美濃尚有月光山及黃蝶翠谷等生態山水,鍾理和紀念館與廣善堂則是當地人文薈萃的明證,紙傘和陶藝文化更早已名聞國際,此行因時間有限無法遍覽,但絕對值得大家抽空親自來發掘品嚐。
  本次活動得以圓滿順利,全賴蔡襄理熱心張羅協助吳理事規劃安排,尤其兩人自掏腰包讓我們數十人享用了豐盛美味的午餐,工會在此表達誠摯的感謝!這是工會首次結合單車的會員休憩活動,除了達到原本以運動舒展身心進而釋放壓力的目的外,會員甚至包含眷屬間的情誼也因交流更為增進,工會希望未來能持續舉辦更多元的交誼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也提升會員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