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到底─碼頭工潮40晝夜》香港碼頭罷工 獲社會大眾捐款及行動支持
Tagged:
出刊日期: 
2013/12/15
期數: 
第156期
  今年328,香港國際貨櫃碼頭(簡稱HIT)旗下400多名外判工人發動罷工持續長達40天,是近年香港期間最久的罷工,最後全碼頭外判工人統一加薪9.8%;罷工基金每日約收到20多萬港幣捐款,直至罷工結束,基金累計超過890萬元港幣,香港市民對於罷工的支持可見一斑。
  發起罷工的400多名碼頭工人,大多為「外判工」;所謂「外判」即台灣所熟悉的「外包」(outsourcing),起於1980年代英國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將各公共服務外包,至今則成為企業將業務轉移至第三方包商,實際操作則透過壓低工人工資與勞動條件,以達減少經營成本目的。
  在香港,外判風潮自1990年代開始,政府先後將清潔、保全,接著是高階技術人員外判;截至去年(2012)為止,香港政府受僱人數中,超過1成半皆為外判,這些外判工人工資,與正式僱員相比有相當距離。
  《撐到底─碼頭工潮40晝夜》脫胎於罷工期間每日出版、紀錄工人故事與罷工點滴的《大眾碼經》;《大眾碼經》的背後是一群包括大學生、各行各業工作者、攝影師所組成的「碼友戰隊」,他們的信念,即是「勞動有價,碼頭工人養活了商家,照亮了香港,罷工不應該只是工人關心的事情!」
  56罷工結束後,旋即在71正式發售;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這本紀錄香港1920年代以來為時最久之罷工行動的書籍即出版問世,行動之迅速,令人佩服。《撐到底》一書,近半內容為罷工期間工人與聲援者抗爭、碼頭生活的影像,以及工人勞動條件、外判商如何剝削工人的圖解,更收集了分析性文章,討論此次工運引起大眾關注的議題,包括外判制度的弊病、勞動三權對反剝削的重要意義,以及罷工運動中工運與社會運動性質的探討,為香港這場工運以及集體反抗財閥剝削的運動,留下鮮明的紀錄。(摘要整理自《苦勞網》陳韋綸記者,2013/08/07苦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