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博物館探索4】虛擬工業史電影館:丹麥布烈德勞動博物館
作者簡介: 
勞動視野工作室研究員,德國哥廷根大學勞動法研究中心法學博士
出刊日期: 
2015/11/15
期數: 
第179期
  布烈德勞動博物館為丹麥國家博物館所屬館區之一,館址位於首都哥本哈根近郊的布烈德舊工業區之中,此處同時也是丹麥境內最大工業遺址保留區。丹麥工業化的歷史可回溯到十八世紀,此地以紡織產業為工業化肇始,不過,目前布烈德工業區除了留存紡織廠核心建築以外,其他諸如染色工坊、鍋爐房、工人住宅、工匠工所、廠房辦公室、餐廳、幼稚園與護理學校等原址也都在原地獲得保存。由於館區所在之地自然風景優美、遠離城市喧嚷,為大片的公園綠地與湖泊所環繞,訪客除了走入博物館一窺工業文化的歷史之外,此地也是民眾假日戶外休憩的熱門之地,形同是以地利之便與設計構思,讓自然與人文能取得互相增色的成果。
虛擬角色還原工業化歷史
  丹麥的工業化歷史為布烈德勞動博物館的展示主題,丹麥由紡織工業轉型為設計之都的現代化變遷過程,即是本館展示的重心。工業化歷史展覽目前已甚為普遍,而本館不同於其他工業或勞動博物館之處在於展示方式上,館方既不是藉由工業機具的展示來述說工業化的歷史,亦非經由陳列大量文獻來進行解說;取而代之的作法是將館區參訪的首站,設計成老紡織廠的電影館,再通過工廠中的虛擬角色之口來還原工業化歷史場景,此一角色模擬的電影館設計不但可以讓訪客以感官體驗的方式進入工業化歷史,也減少了閱讀文獻的負擔。
  訪客踏入博物館後,在櫃台可以先取得一張免費的互動磁卡,在老紡織廠的入口立有六位虛擬紡織廠人物,供訪客選擇,分別為工廠的廠主、男織工、女織工、工廠現代化生產的專家等,1920年代至1950年代的丹麥紡織工廠中的真實故事從而再現。訪客輕觸電腦畫面選擇角色後,在展示區的電影播放區中即能以該主角的視野來進入當年工廠中的生活,例如訪客選擇「雇主」一角時,電影館中即播放雇主約談各個員工的互動情景、雇主在工作現場指揮監督員工的場景;若訪客選擇女織工,就可以聽到當時女性勞工選擇到紡織場中工作的背景緣由、工廠內階級分明的互動關係,或是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又若訪客選擇男織工的角色,就會看到工廠工人看待工會的立場,以及工會會員與管理階層的緊張關係(註:館方製有英文字幕的線上導覽影片可供觀賞,網址為:https://vimeo.com/59142918)。
勞動平權與女權視野
  館中的電影館以外其他展區雖然仍以工業化歷史為主軸,但引人注目的是,展區各處都顯示出館方對性別問題的關注:電影館中女織工的角色先拉開了女權視野的序幕,館中的罷工大事記中則記載了1886年女性勞工為了爭取合理薪資制度的罷工行動歷史。另外館中還陳列一幅紡織業工會的旗幟,織圖以男性織工與女性織工握手的圖像為團結的象徵,以表明工會對於女性勞動者的重視,因1873年丹麥紡織業工會成立時,會員主要以男性技術工人為主,但為了取得與雇主對抗談判的籌碼,女性勞工也被工會納入組織範圍之中,同時工會也認知到男女平權對於避免勞工分裂的重要性。
  除了工會的角色之外,館方也關注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在當時的紡織廠中,超過半數的從業員工為女性,這也凸顯了家庭照護工作分擔的重要性,因為唯有讓女性自家庭工作中解放,才有進入工廠勞動的可能,當時布烈德地區即設有幼稚園、學校等公共設施,館中對此亦多有介紹。
  布烈德勞動博物館其實僅是整個工業保留區的一角,除了此座博物館之外,整個廣大的舊工業區都是勞動史遺跡的保留地,館方也提供訪客工業遺址參訪地圖,有助於訪者整體性地了解工業化歷史,讓本區的文化保留示範性甚高。整體而言,布烈德勞動博物館以互動式暨主題觀點式的設計,讓訪客理解工業化的意涵,建立起訪者與工業化的連帶性並激發多樣思考,在工業化、經濟發展思維優先的今日,此一館區無異是讓我們對工業化的意義產生共鳴與反思的一座示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