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強迫勞動 台灣中小企業應注意什麼?
Tagged:  •  
作者簡介: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副秘書長
出刊日期: 
2023/02/28
期數: 
第265/266期
  說到強迫勞動,你會想到什麼畫面?被拐騙到柬埔寨被迫從事詐騙工作的台灣人?還是背負高額負債與家人期待而來到台灣打拚的移工?不論國籍,勞工都有可能因為語言不通、資訊不對等、負債、受威脅等原因處於弱勢,而成為強迫勞動的受害者。台灣勞工陣線在去年12月初邀請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及工會成員,一起參加由Work Better InnovationWBI)(註1)主辦的工作坊「杜絕強迫勞動,我們可以一起做些什麼」,討論如何在台灣落實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核心理念,並防止強迫勞動的發生。
  因受限於國際政治地位,台灣無法直接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因此許多國際公約多是由民間團體倡議,政府才逐漸將國際公約進行國內法化。但即使國際公約國內法化了,若沒有相關的輔導機制和資源來協助地方政府或企業落實,許多時候也只是國際公約理念雖好,卻不知道實際上該怎麼實踐。
  台灣的中小企業比例高達99%,且中小企業的就業人口占整體就業人口的80%,但這些中小企業不一定有條件能專門設置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或安排人力特別去思考如何保障勞工的權益,且許多中小企業甚至小於30人而無法組織企業工會,缺乏有效的管道來與資方溝通勞動權益事項。
  其次,台灣遠洋漁業在201510月遭歐盟舉黃牌警告(註2),原因是台灣漁業嚴重剝削漁工且多次違法濫捕,而台灣政府並沒有祭出足以嚇阻違法的相關措施,不符歐盟2010年開始實施的《捕魚追溯條例》(Catch Certificate Scheme)。然而台灣每年輸往歐盟的水產品產值約5億元,間接輸歐盟的水產品產值更高達65億元,若遭到暫停輸入處分將對台灣漁業產生重大影響。所幸在台灣政府努力之下,2019年歐盟解除台灣的漁業黃牌,但漁工人權仍有許多地方有待監督及落實。
  此外,台灣也有許多企業在海外設廠曾經發生爭議,近期就有台灣運動鞋製造商寶成在緬甸發生勞資爭議(註3),寶成除了應該要符合品牌商的供應商行為準則之外,也應該要符合ILO的主要公約及其原則,但台灣廠商似乎並不重視這部分。
  因此,WBI決定特別針對台灣的中小企業撰寫實務案例手冊,並邀請台灣的工會及非營利組織共同杜絕強迫勞動問題。若整理ILO公約第29號《強迫或強迫勞動公約》及第105號《廢除強迫勞動公約》可以歸納出11個強迫勞動指標,包括:濫用弱勢處境、欺騙、行動限制、孤立、人身暴力及性暴力、恐嚇及威脅、扣留身分文件、扣發薪資、抵債勞務、苛刻的工作及生活條件、超時加班。
  目前對應這些指標的相關法規散落在國內各個不同的法律,像是《刑法》詐欺罪、強制罪,或是《人口販運防治法》針對意圖使人從事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之工作也有相關規定;《勞動基準法》第5條也規定「雇主不得以強暴、脅迫、拘禁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強制勞工從事勞動」;《就業服務法》第57條也有「雇主聘僱外國人不得有下列情事:……七、對所聘僱之外國人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強制其從事勞動。八、非法扣留或侵占所聘僱外國人之護照、居留證件或財物。」
  英國政府為了表示對杜絕強迫勞動的重視,在201510月通過《現代奴役法案》(Modern Slavery Act 2015),要求年營收超過3,600萬英鎊(約14億台幣)且在英國境內有營運的企業必須遵守相關規定。然而其法案後續的執行成效卻遭人詬病僅流於揭露的形式,並沒有強制力。台灣則在經歷2016-2019年漁業黃牌的風波之後,也陸續有國際媒體報導台灣的血汗漁業問題(註4),移工團體更以兩年一度的移工大遊行訴求自由轉換雇主,希望移工不要再受強迫勞動的傷害。
  台灣要真正杜絕強迫勞動,仍有一段路要走,由WBI撰寫製作的《了解國際強迫勞動指標:台灣中小企業實務指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及實際案例來說明潛在的風險為何,並且羅列台灣中小企業應注意事項,全文於WBI網站釋出供社會大眾參考使用(https://www.bhrtaiwan.org/guidebook-en)。
1WBI是一家英國的社區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ies),即英國法令規定下的社會企業,透過公開透明、有彈性、清楚定義和容易識別的方式,將其資產及產值貢獻在社會利益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