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聯工會幹部研習班紀實
Tagged:  •    •  
作者簡介: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實習生
出刊日期: 
2023/07/31
期數: 
第271期
  全國金融業工會聯合總會(全金聯)於713-14日在天母沃田旅店舉辦「工會幹部研習班」,兩天活動計有53位工會幹部及會務人員參與。講師安排卞中佩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張烽益執行長(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孫友聯秘書長(台灣勞工陣線)及潘世偉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分別講授「AI人工智慧應用及對勞工權益的衝擊」、「工會組織發展及工會法規」、「勞工保險及年金」及「勞工參與機制及團體協商」等主題。
  卞中佩助理教授分享「AI人工智慧應用及對勞工權益的衝擊」。他說道,AI早已應用於我們的生活中,例如:車牌辨識系統、聊天機器人、特斯拉自動駕駛、以AI辨識疾病等,但這些AI只能夠處理人類設計好的1個特殊任務,例如Alphago能打敗圍棋高手,卻不會玩井字遊戲。而現今ChatGPT已更進一步顛覆了人們以往對於人工智慧的認知,可以處理人類設計好的多個任務。講師認為,人們不僅僅需要了解AI技術,更要深入了解AI對於自身工作的可能衝擊。隨著AI日趨進步,當它能為人們的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就有可能夠取代其工作。因此我們必須開始思考,究竟AI的進步是人類的福音,還是勞工被剝削的開始?學會善用AI來學習,培養我們對於資訊方面的基礎,同時增進自身的專業領域知識,也就變得格外重要。他建議工會可以:
1)有系統地用生成式AI翻譯及整理國外有關AI與勞動權益的相關報告。
2)分析過去資訊電腦化過程中,勞動力及勞動條件的變遷。
3)嘗試對內、對外宣傳使用生成式AI產生圖文。
4)建立勞資爭議現場AI資料庫,模擬勞資爭議現場,作為員工學習勞資爭議所需要知識的工具之一。
5)在資料保密下,對會員資料進行數據分析(如工會會費收取分析)並瞭解AI分析的優點及侷限。
  張烽益執行長分享「工會組織發展及工會法規」,從台灣廠場工會的限制切入,在勞基法高度介入勞動契約的背景下,告訴大家為何台灣廠場工會無法提升勞工階級意識。由於過去威權統治者缺乏穩固的社會基礎,需要透過高度控制、壓抑工會的發展,形成單一的工會架構,透過「納入以便排除」來管制,導致現今台灣企業工會的組織率極低(約6%),而團體協約的涵蓋率又更低(1.6%)。藉由與他國的比較,會發現台灣的工會、團體協約與他國之間有許多差異。例如日本與韓國多以企業為單位的工會,歐美國家則多以產、職業工會為主。此外,台灣近幾年也興起企業外工會代表的新協商模式,當有超過二分之一的企業勞工加入產、職業工會,該工會就可以代表該企業員工進行集體協商並談判團體協約。例如2017年長榮航空同時與3個工會協商颱風假,而這即是「多元單一工會」的型態。講師認為,工會存在的目的便是協商,工會如何讓協商順利進行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在現今民主化、多元化的社會中,台灣工會發展所面臨的挑戰也成為值得大家思考的課題。
  孫友聯秘書長分享「勞保年金的問題與改革」,他提到勞保與勞退計算基數的方式,是因為政府為了鼓勵勞工繼續就業,希望勞工持續累計投保年資而做的設計。他表示,當年勞保年金的所得替代基數1.55%,很明顯是立委不顧精算基礎而定的過高,未來可能因此造成世代間的不平等。年資給付率提高時,實質費率也應當提高。由於少子化的影響,人口開始負成長,參加勞保的人數愈來愈少,但是請領勞保年金的人卻愈來愈多,造成勞保體系逐漸老化,而勞保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5年入不敷出,雖然政府近幾年間不斷撥補,但是講師向大家說明此非長遠之計,政府應該去設計一個永續的勞保制度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最後潘世偉副教授講述「員工參與及集體協商:以企業為基礎的制度性分析」,他與工會幹部分享勞動參與的意義、目的及其重要性,透過參與可以增加彼此間的信任、降低溝通成本並進而提升組織效率,員工也可以透過工會表達訴求,增加組織內的公平性。潘老師指出我國現今勞資會議的制度缺陷,以及集體協商制度的問題,同時也說明相關的因應策略。由於近年許多工會體制面臨到企業內多元單一工會的挑戰,若一家企業在全台各地有多個工會,容易造成工會的力量分散,便難以建立起協商的力量,他認為工會需要建立起一個代表性的制度,而工會的結構該如何調整也因此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綜合以上,此次邀請到的4位講師都準備了非常豐富的內容主題,結合現今勞工碰上的困難與挑戰,以及因應方式等,讓幹部們收穫滿滿,兩天一夜的全金聯工會幹部研習班也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