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 工會出書警告:不當金融整併造成財團寡占牟利, 勞工、消費者、社會大眾全盤輸!
Tagged:
出刊日期: 
2005/08/15
期數: 
第五十六期
     《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出版之後,已經在金融界引起一陣討論,報章雜誌也紛紛專訪撰寫報導及評論,金石堂、誠品、三民、政大書城、唐山等書店也持續鋪書上架;此外,苦勞網(www.coolloud.org.tw)、台灣勞工陣線(labor.ngo.org.tw)、博客來網路書店(www.books.com.tw)亦可上網訂購。
  政府藉由「金融改革」之名,進行不當的金融整併政策,卻對金融寡占壟斷所造成的「錢銀行賺、剝削勞工、問題丟給社會」負面社會後果視若無睹。本會於二○○三年八月通過出版探討金融併購的專書計劃,當時正值萬通銀行被中信金控併購,引發勞資爭議之際;工會預見這一波金融併購潮勢必愈演愈烈,但是金融整併風潮所造成的惡果,最終要丟給社會,由全體成員來承擔。
  歷經一年半的籌劃、採訪、寫作,「禿鷹的晚餐-金融併購的社會後果」正式出版。本書共分六章(另有前言、附錄)、有十萬餘字,作者夏傳位先生透過大量的深入訪談與豐富的研究、報導資料,引經據典、條理清晰地剖析,金控合併「增進效率」的命題不僅是可疑與不確定的;而且這項政策對於社會整體的損害與衝擊,其實是嚴重地被忽略與低估了。
  七月十六日新書發表會在本會熱鬧舉辦,應邀出席的總統府國策顧問、前第一銀行董事長黃天麟指出,金融併購的目的為何?台灣的銀行規模是不是真的過小?家數是否真的過多?銀行愈大,是否就真的有效率?這些關鍵問題確實需要重新深思,而非只以「趨勢」、「必然」一語帶過,本書對此有不同分析角度,是一本值得銀行員及金融主管研讀參考的好書。
  政大勞工研究所教授劉梅君則分析台灣金融併購對銀行員的血淋淋突襲,支持了馬克思一百多年前對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觀察-資本的意志是聚焦於交換價值上,對於利潤率的關心,永遠凌駕於個別勞工的努力與勤奮之上。對於許多仍秉持「愛拚才會贏」、「只要我努力,就有出頭天」這種主流想法的人而言,這本書實為當頭棒喝!
  此外,台北大學司法學系教授郭玲惠教授則專文推薦本書,她質疑併購是真正解決諸多金融問題的良藥嗎?本書使讀者能有跳脫既有思考迷思的機會,從而開始反省併購的動機與問題,並呼籲決策者不應忽略金融併購所產生的社會影響。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鳳翱先生因另有要事臨時未出席新書發表會,不過他在接受苦勞網(www.coolloud.org.tw)的電話訪問時說:「銀行合併一波波,銀行和消費者之間地位不對等、權力不對等、資訊不對等,產生許多吃定消費者的惡質行徑,『誠信』成為金融服務業的歷史名詞。」消基會自今年以來針對金控業揭露數波有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也指責銀行在衝消費金融業務時,無視客戶的還款能力,惡性催債逼出人命的問題。
  誠如《禿鷹的晚餐》這本書所強調的,從大安銀行員工的覺醒開始,一樁樁併購案大多伴隨著員工抗爭與走上街頭。他們不是等待宰割的無力者;相反的,勞工的集體行動慢慢累積施力,就如同微小滴水也能穿透堅石一般,一點一滴改變了金控合併的邏輯與地標。
  勞工運動與消費者運動,作為民主社會中的制衡力量,是拯救台灣社會免於金融壟斷資本肆虐的最後救贖力量。台灣的國家機器在金控合併政策上已經一面倒地靠向資方的懷抱,若沒有社會運動不斷制衡資方在併購上的種種作為,節制財團擴張的無限慾望,那麼金控合併潮流將愈發不可控制,推動台灣社會走向失衡的發展,帶來災難性的社會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