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我們彼此交疊的身影-記移工攝影工作坊
Tagged:  •  
作者簡介: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7/06/15
期數: 
第七十八期
  透過投影機,牆上打出一張骯髒瓦斯爐的照片,圖片說明簡單寫著:「我們在雇主提供的非常舊的瓦斯爐上煮食」。
「為什麼要拍這個呢?」
「因為我有很多朋友,他們的雇主不給他們煮東西。有時候想吃菲律賓菜,都很難吃到。我們可以自己煮,雖然有時候會擔心這個爐子是不是會爆炸(全班大笑),但是我還是很感謝我們老闆,可以讓我們自己煮東西。」
「為什麼不把你剛剛說的寫上去呢?」
「我不知道可以這樣寫…」Alice不好意思的說。
後來,在學員們繳交的作業裡,陸續出現一支插在門上的鑰匙、一片習以為常的旗海、一個毫不起眼的客廳角落、一隻自拍的手掌、一張少了一副碗筷的餐桌、一棟現代化的帷幕大樓…,我們看到了學員們開始拍起感受,拍擔心、拍害怕,也拍開心、拍落寞,同時開始提問、開始幽默…。
前年起,我們在極端困窘的條件下,籌辦了兩梯次的攝影工作坊,學員都是菲律賓籍的移工,也就是俗稱的「外勞」。
這群多是女性、多半是家庭類勞工、休假不多、工作和生活範圍侷限性的學員,從一開始只能遠遠地、帶著距離的拍攝,到能夠鼓起勇氣貼近甚至與被拍攝者說話,短短的時間內有了驚人的躍進。學員Ellen說,「我怕警察,可是,我很想拍警車,因為台灣的警車都一樣。在菲律賓警車的樣子什麼都有。那天,我鼓起勇氣去拍…」;中文很溜的Vangie說,「我跟賣冰淇淋的阿伯說我要拍他,他就面對我笑,給我拍。」我們看到學員們拍攝的手腳穩了,心也穩了。
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學員們面對感受、發出聲音,所以我們自稱「苦力」。一個是常常為受虐兒童操勞煩心的社工員Ellen;一個是曾經目睹仲介業者在大庭廣眾下對移工大聲吼叫而落淚,現在是工會第一線工作者的Tracy;小江是專業美學出身、佳作豐碩的歸國藝術家;我,則是創意不足的中年移工組織者。
Tracy在工作坊中,透過靦腆的英語和學員們互動,並對照著她工作上必須面對的本地勞工;當某堂課討論「自我介紹」的作業題目,苦力Ellen戒慎恐懼地自願加入拍攝的行列,感受到「要在大家面前講自己的生活,是需要勇氣的…」。剛回國、從沒接觸過台灣移工的小江,從在他國的弱勢留學生身分,轉為相對於在台移工的強勢地位。透過工作坊,他開始理解移工面對的困難。至於我,在整個過程當中,一次又一次重新面對移工這個糾雜的議題;相對於課程和照片中呈現的開放和理解,常常看到自己過於憤怒和焦慮的情緒。
對苦力們來說,這是一個啟動學習、重新教育的過程。經由工作坊當中的討論、聆聽,我們開始能夠穿透平凡常見的移工問題,重新理解身在他鄉異國所需的種種勇氣和能耐。
這群有勇氣與膽識漂洋過海的移住勞工,並非愚昧無知或低賤遲鈍,他/她們一樣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感性的心靈;因為所處的社會位置以及壓制的社會結構,使他/她們難以說出自己在飄洋過海、面對辛苦工作條件和疏離的生活環境之中的種種感受與看法,外人因而看不見他/她們正視自己、移工主體的觀點。
藉著這一系列移工攝影工作坊,我們企盼透過勞動文化的角度,從移工的領域,帶出不僅僅是食衣住行異國情趣的多元,更是生活/勞動/文化的多元。文化戰線,集結邊緣的聲音,向主流界線挑戰;而弱勢培力,也從來就是這樣疊步前進。

移工攝影工作坊的作品已收錄於日前出版的《凝視驛鄉Voyage 15840》攝影集,歡迎贊助訂購,詳情請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網站http://www.tiwa.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