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俗諺】乞食趕廟公
Tagged:  •  
出刊日期: 
2002/03/15
期數: 
第十五期

  台灣於民國三十九年發行「愛國獎券」後,為許多人帶來發財的美夢,也為政府增加許加財源。嗣後被民間「大家樂」賭博附身,政府斷然於民國七十七年停止發行。

  「愛國獎券」發行三十八個年頭,繳庫盈餘高達新台幣312億元,對國家經濟建設及社會福利經費之幫助頗鉅,故民國七十九年台北市政府即報經核准委託台北銀行發行「社會福利愛心獎券」,然而僅僅發行三期,復被「六合彩」賭博附身,不得不溘然中斷。

  直至民國八十八年底,才再由台灣銀行發行二合一公益彩券,因屬「刮刮樂」性質,對喜賭「六合彩」民眾而言,吸引力不大,未如預期熱烈。但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中,台北銀行被選為未來五年公益彩券發行機構後,即推出類似「六合彩」之「樂透彩」,頓時「瘋」迷整個社會,被呂副總統批為「社會土石流」。

  台北銀行可以在六家受注目的銀行中脫穎而出,取得未來五年公益彩券之發行權,可說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設計規劃之初,即以近百個營業單位作為民眾投注據點,再以殘障者、原住民、低收入者及單親家庭申請設置之投注地點為輔。也就是說台北銀行是樂透彩的經營者,其他業者只是經過台北銀行審核合格後,接受委託來協助辦理投注業務之代辦商而已,主客地位甚明。

  可是彩券業務僅開辦一、二天,部分業者組成的聯盟眼見台北銀行各個營業單位,民眾排長龍下注,惟恐影響所屬會員之生意,竟然無理要求台北銀行各營業單位停止接受民眾下注,這種反客為主的行徑,似與台語「乞食趕廟公」的意涵相近。

  台灣俗語所說:「乞食趕廟公」中的「乞食」,就是乞丐;「廟公」,就是看管寺廟的住持。意指一個乞丐流落到一家寺廟時,廟公看他可憐,好心給他食物,留他住下來,可是乞丐非但不知天高地厚,抑且不知好歹,住久之後,眼見廟產豐沛,信徒眾多,香油鼎盛,卻心生貪念,將寺廟據為己有,趕出廟公。因此「乞食趕廟公」,就是比喻一個人作出不合「尊」「卑」、「主」「客」的行為,與中國話的「喧賓奪主」意思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