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卡債大作戰 著書拍片風行

搶救卡債大作戰 著書拍片風行

丁文玲/台北報導  (20080328)

     投資理財書多標榜「贏家」、「致富」的訴求以吸引讀者,至於卡債這種傷心的主題,相關出版相當冷清。不過,近來幾本關於卡債的翻譯與本地書籍相繼問世,除了闡述解卡債引發的社會問題,還有美國卡債、房貸等消費金融帶動的經濟風暴,引起不少話題。

     曾是卡債族的美國製片人、導演史庫洛克(James D.Scurlock),他所撰寫的《販賣債務的銀行》相當有趣。卅七歲的他,有華頓商學院金融系的傲人學歷,從小仰慕商業英雄,讀他們的傳記,國中就開始閱讀華爾街日報。後來他投資多家餐廳,沒想到慘賠,只好從華頓輟學,把父母給他的學費、祖父給他的遺產,通通拿來還債。

     史庫洛克後來投入電影製片與拍攝,他拍攝的第一部影片《風雲父母》贏得許多獎項。由於自己曾經是卡奴,他體會到美國銀行信用卡以及房貸等消費金融的荒謬,拍攝了紀錄片《刷爆信用卡》(Maxed Out),獲得熱烈回響,也曾獲南西南影展(South by Southwest)評審特別獎。《販賣債務的銀行》就是他將拍片過程中遭遇的人物撰寫成書。

     史庫洛克從小人物的故事,揭開卡債與次級房貸風暴的內幕。他在書中指出,卡債是全球都上了癮的荒謬借貸遊戲,銀行針對無力還錢的人來推信用卡、房貸,處處都是有債在身的人,政府也債台高築,整體經濟消費是靠「借錢消費」撐起來的。每個美國家庭平均負債八萬美元(約台幣二五○萬元),清償之日遙遙無期。

     《販賣債務的銀行》用紀實手法,帶領讀者體驗卡奴如何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申請到多張信用卡,又是如何輕易借到月付額遠高於每個月薪水的房屋貸款。他在書中強調,大家應該要多知道些放款的歷史,多去了解或參與「美國人公平貸款組織」之類團體,「學習如何自我保護不受掠奪式放款所害」。雖然是美國的情況,對台灣讀者也有某種程度的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