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因應全球就業危機 三方協議以創造就業機會、落實社會安全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出刊日期: 
2009/07/15
期數: 
第103期

  今年63-19日,國際勞工組織(ILO)年度大會邀請聯合國會員國的政府、雇主團體及工會三方代表,針對「經濟衰退造成全球工作與社會安全制度的危機」進行密集討論。ILO勞動研究社(ILO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Labor studies)主任Raymond Torres談到目前的就業情形與尊嚴勞動政策如何反擊此波危機。

■當前勞動市場的情形如何

  金融危機爆發後,造成全球數以百萬計的勞工頓時失去工作,顯示大部分國家的勞動市場正陷入巨大的變化。事實上,整體性的衝擊仍在擴大,ILO預估今年的全球失業率將再攀升。同時,企業界亦面臨龐大的經濟衰退壓力,破產家數持續成長。兩相加乘之下,勞動關係愈形脆弱,被迫陷入貧窮的人口急遽增加。另一值得關注的是,新的就業機會遲無增加的跡象,今年全球就業市場預估只會增加不到1%的新工作,包括已開發國家在內的幾個區域,甚至會呈現萎縮的狀態。依此推之,若要回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全球就業市場平衡水準,就必須要在接下來的5年內創造出至少3億個新工作。

■最糟的時候快度過了嗎?

  也許整體經濟顯示了一些景氣回春的跡象,但復甦的強度與時間仍是未知數。更重要的、也是必須釐清的是:「經濟復甦」與「勞動市場的復甦」是兩回事。求諸歷史經驗,整體經濟度過危機到復甦,平均需要4-5年時間,勞動市場的復甦才有可能實現;長期失業的情形極難扭轉,工資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回復之前的水準。因此綜合這些現況可判斷,全球就業危機仍將持續幾年,而唯有採取行動創造新的工作、同時挽救現存的勞動關係,才足以因應之。

■社會安全保障如何?

  隨著失業攀升,數百萬的勞工瞬間失去社會安全制度的保障,尤其是社會安全網尚未健全的開發中國家。然許多新興經濟體與已開發國家,亦無倖免;根據ILO的社會安全資料庫(ILO's Social Protection Database)統計顯示,20085月到20095月間,這些國家一年內領取失業救助的人數平均增加了53%。而在OECD國家當中,包括美國,私人年金支出較去年同期平均高出了20%。至於全球其他五分之四的國家,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社會安全保障或失業救助給付。

■各國政府投入大筆的紓困方案有用嗎?

  大部分的已開發國家是採取兩軌並進的方式促進經濟與就業復甦:一方面透過財政激勵(fiscal stimulus)與低利率方案因應總需求,另一方面針對金融部門調整其損益平衡並恢復信用流通。根據ILO調查,20094月就有五分之四的國家宣布財政激勵措施,全球總計投入將近20億美金,90%來自於G20國家。然而投入後對經濟前景的成效將不如預期,因為這些激勵措施中,僅10%15%用於勞動及社會政策。ILO認為各國政府願意正視問題,宣布並執行激勵措施以推進經濟復甦是值得肯定的,但更應將對等的資源投入勞動及社會面的需求,才能因應金融危機造成人類社會面的損害、減緩對個人及家庭生活的傷害。

■金融危機對個人及社會的傷害為何?

  金融危機導致經濟違和,已使社會逐漸呈現動盪不安的氛圍,對於個人與家庭福祉、社會整體福利、國家穩定發展,以及各國政策擬定暨多方治理的可信度,均造成無可計量的嚴重傷害。因此,面臨金融危機時各國政府對內、以及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基本共識,與充分重視危機對人類社會生活面的衝擊-正如本次G20倫敦高峰會所呼籲的,才能有效遏止危機深化,邁向復甦之路。

ILO提出的因應對策為何?

  目前ILO的「全球就業方案」對策(Global Jobs Pact)設定兩個關鍵目標:創造就業機會與社會安全保障,並強調這兩個元素應列為經濟復甦方案的核心。在全球勞工會議的討論之後,此方案將透過ILO的多方利害關係人參與機制,使此二目標成為所有經濟與社會政策的核心;這意味著工會面對危機時,事實上需要新的、更富效益的思考,去平衡促進企業投資、落實社會安全保障、創造就業機會的多方需求,最重要的是對於政策的落實必須先達成共識,方能在國內與國際層級設定計畫以因應金融危機。

■下一步的規劃為何?

  全球的勞工正處於一個決定性時刻。ILO將各國政治領袖、總統或副總統、勞工最高主管機關、企業界領袖及經濟與勞動學者,帶到勞工的面前,在對等原則之下共同研討如何往下一步走。各國的經濟社會政策與激勵方案,以及有效運作的金融部門,都同樣決定整體經濟復甦的速度與程度。工會當前的任務,就是竭力促成訴求尊嚴勞動(Decent Work Response)之三方協議,因為將人民置於首位才是所有計劃的最高前提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