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銀行見利噬血 卡債風暴難辭其咎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全聯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6/02/15
期數: 
第六十二期
      士林地方法院長陳宗鎮表示,銀行濫發信用卡及現金卡,由銀行捅出的簍子,理應由銀行幫忙處理。最近銀行要求法院查封卡奴財產的假扣押、本票裁定、支付命令等非訟事件迅速增加,就士林地院去年增加的7,000件非訴訟事件,有關卡債的假扣押等就占了近5,000件之多,幾近總案件數八成。(經濟日報,2006/01/26)

「欠債還錢」是社會普遍接受的道理,並且受有法律的效力規範;但是「欠債償命」呢?恐怕就是令人無法苟同的後果,也是難以承受的社會悲劇。
這幾年來,銀行為了衝刺消費金融業務,浮濫發卡、牟取暴利、惡性競爭,在亮麗業績的表象之下,根據官方保守估計至少有四十萬人因此債台高築,變成銀行豢養的「卡奴」;更悲慘的是,很少人能輕易從這堆債務泥沼全身而退。
愈來愈多卡債受害人驚覺,再怎麼辛苦還錢也還不完,有人乾脆四處躲債、任由信用破產;有人則選擇繼續繳交「最低應繳金額」,但一身卡債卻壓迫到令人喘不過氣。不幸的是,有人過不了這道「生死關」,竟以燒炭自殺等方式一了百了;單是去年的整年統計,見諸報端社會新聞就有近七十件因卡債所逼自殺的案例,銀行見利噬血的經營心態與其惡質催討手段(騷擾家人、影響上班、言語侮辱),正是直接或間接加害卡債受害人的禍源。「銀行做這些業務,實在是很缺德的事情!」某銀行經理這麼形容卡債問題變成人人喊打的感受。
在消費金融逾放比持續攀升惡化之際,主管機關猶不肯對業者施予積極的規範管理,導致亂象叢生。現在卡債風暴的後遺症也發生在銀行受僱員工身上,有些業者竟以「業務緊縮」為由,大舉解僱卡部中心的業務人員,甚至大言不慚銀行當初在聘僱條件上,就已經載明對業務員有基本的業績要求,如果達不到業績將不獲續聘。
銀行業者不僅層層剝削卡債受害人及所僱員工,甚至恣意濫用社會有限資源催討卡債,例如向法院提告的小額訴訟案件為數龐大,由政府相關部會動用納稅人的血汗錢,提撥經費由「張老師」出面幫卡債受害人諮商協處卡債。由此可見,銀行正是引爆卡債風暴的罪魁禍首。
卡債受害人日前已經正式組織自救會,將透過義務律師的協助,由其代理協商債務償還,希望早日擺脫卡債噩夢;同樣集體協商、爭議的情況,也發生在某銀行卡部中心,短期內這類勞資爭議恐將層出不窮。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除了盡快通過相關修(立)法予以明確規範,主管機關更應向銀行同業公會施壓,要求業者自律並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畢竟只有講究「信用」、「誠信」的銀行先反省檢討惡性競爭、唯利是圖的經營思維,整個社會的金融交易秩序才有可能回復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