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誰從金融殺戮戰場高奏凱歌?
Tagged:  •  
作者簡介: 
《禿鷹的晚餐》作者
出刊日期: 
2005/11/15
期數: 
第五十九期
      批判資本主義的著作所在多有,但是能夠深入資本主義之內在核心,以圈內人的特殊身分揭開美國華爾街金融市場日常運作的神秘面紗,又拆穿其騙人詭計的著作則少之又少。F.I.A.S.C.O:Blood in the Water on Wall Street(中譯本:《血戰華爾街》,時英出版社,1999年出版)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者Frank Partnoy經歷曲折而豐富,他曾擔任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史坦利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門的交易員,後來放棄年薪數百萬美元的工作,轉任律師負責證券相關業務,目前他是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的法學院教授。
《血戰華爾街》這本書,即是記述那段親歷野蠻而血腥之華爾街叢林後,所寫下令人驚心動魄的故事。在Partnoy筆下,衍生性金融商品是一種經過包裝之後極端複雜的金融商品,其繁複的程度連大部分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員也說不清楚,更遑論受引誘而上鉤的顧客。而衍生性金融商品繁複的外衣,只是為了掩飾其可能違法的事實,或賭博的本質,包裝成看來是既安穩又可靠的長期投資。於是,當不知情的投資者買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那一刻,他已曝露在連自己想都沒想過的隱藏風險之中。
Partnoy的工作說穿了,就是設計一個又一個匪夷所思的煙幕彈,隱藏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真正面目,以欺騙金融監理機關、信用評等公司,以及投資人。以「本金匯率聯結證券」(Principal Exchange Rate Linked Security)為例,這是摩根史坦利衍生性金融商品部門的招牌商品,也是最惡名昭彰的早期產品之一;而最近一、二年在台灣造成非常多消費糾紛的結構性債券,也是該產品的一種變形。「本金匯率聯結證券」表面上看來就像一般債券無異,實際上卻是以外幣兌換率進行槓桿式的賭局,投資人可能因為匯率波動而血本無歸。問題是消費者完全被蒙在鼓裡,絲毫不曉得他們的退休金正被拿去從事一場外匯賭博。
因此,這本書所傳達的第一層意義可以歸結如下:衍生性金融商品通常是一種零和式的賭局,讓消費者權益受到極大損害。然而,隨著Partnoy引人入勝的故事走下去,讀者將會感到更深刻的不安。
在這本書中最令人驚悚的案例,是1994年發生的墨西哥披索危機。當時墨西哥本地銀行非常熱衷於借美元買墨西哥債券,然而受限於資本適足率(BIS)的要求,以及嚴格的銀行法規定,他們不能再擴大借款以買更多債券。摩根史坦利於是為墨國銀行量身訂做了一種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披索交換交易」,透過複雜而點石成金的金融魔術,「交換交易」不會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一般商業行為要受到美、墨兩國的監管,可是「交換交易」卻完全隱形,不受控制。
於是,披索的投機交易變得愈來愈離譜,產生嚴重的財務失衡。「摩根史坦利借給墨西哥銀行的貸款,比起許多商業銀行好幾年累積借出的錢還多,這正是政治人物和主管官員經常發言警告的『熱錢』,」Partnoy寫道,最後披索支撐不住狂貶,墨西哥銀行紛紛倒閉,摩根史坦利卻在狂撈一票之後全身而退。
發人深省的是,為何「交換交易」有如此神奇的魔力?Partnoy說,這是因為全球150名交換交易自營商組成的「國際交換交易自營商公會」(International Swaps Dealers Association)多年來不斷遊說各國放棄對「交換交易」管制的結果。譬如美國即是在老布希競選連任失敗、柯林頓宣誓就任總統之前,搶先通過免除交換交易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管轄的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共和黨政府送給交換交易業者的『臨別贈禮』」。
因此,本書更深層的意涵是:各國政府受到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洗腦,解除市場管制,放任資本自由流通,豢養出失控的金融資本,也為金融秩序帶來系統性而深遠的危機。在這一幕幕怵目驚心的災難劇中,我們看到不斷擴大的道德風險:國家自我放棄監督責任,跨國金融資本結合本地財團造成金融災難卻可揚長而去,由無辜大眾承受災難的後果。
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1998年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遠颺,當年台灣因為相對封閉的金融市場而得以在狂掃的災難中單獨置身事外,諷刺的是幾年之後,台灣的金融市場也愈來愈解除管制,擁抱各項衍生性金融商品,美其名曰「國際化」。從「金融民主化」的角度來看,這是工會運動未來有潛力發展的領域。工會應該密切關注各項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引入及管制法規之鬆綁,對金融秩序所造成的潛在風險,並結合公眾的力量,以對抗不受節制的金融資本將擴大的道德風險轉嫁在每一位公民身上(本書可於博客來網路書店www.books.com.tw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