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猴硐─穿越黑金歲月
Tagged:  •    •  
作者簡介: 
永豐銀行工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21/09/30
期數: 
第249期
  828日,天氣晴朗、溫度宜人,全金聯在這天舉辦「猴硐礦工生活記憶漫遊活動」,此次特別連絡「猴硐礦工文史館」的礦工前輩們安排全程導覽,眾人遠眺帶著獨特美感橫跨在基隆河上的圓弧形拱橋「運煤橋」,雀躍興奮地展開今天的旅程。
  緩步走上整煤廠、捨石場,那是女工們挑選、選洗煤炭的地方,資深勞工運動代表人物毛振飛前輩說:「以前女工的工作量不輸男性,薪水卻只有男性1/3,遠處的山頭其實是她們用青春歲月將廢棄的石塊堆積成山,稱之捨石山。如今這些捨石山外觀上雖然綠意盎然,但其實底下坑道密密麻麻,看似陰涼其實很悶熱,以前無數個礦工可都是要在底下走上一兩小時上下班。」
  穿過運煤橋,坐上運煤車進入坑道裡,使用當時礦工們的挖礦器具,分辨不同品質的煤炭,是相當新奇的體驗。接著來到煤礦工寮,以前住了上百名煤礦工人及其眷屬,每戶約1.3坪,不論一家幾口,1.3坪就是1.3坪,所以礦工們常說一件棉被蓋一家子人,一層是20幾戶,每一層共用一間小小的廁所,生活空間狹小、沒有隱私,睜眼閉眼想的就是一家人的溫飽、明天上工後能否平安回來。
  猴硐是早期台灣出產煤礦的重要地區,然而因為地質問題不易開採,坑內環境相當危險,所以每一次入坑,都是一場生死搏鬥。礦工們常言「進了坑,命就不再是自己的」,進坑前到土地公廟膜拜,將命寄在土地公那裡,平安出坑後,再向土地公領回,是每天進坑出坑必做的事。
  行經土地公廟時,彷彿看到帶著過了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的恐懼,虔誠向土地公「寄命」的礦工們。或許察覺到大家瞬間的靜默,曾經是女礦工的吳寶銀前輩笑著說:「那時候雖然很辛苦,也沒什麼生活品質,但是很熱鬧啦!哪一家跟哪一家吵架,哪一家有新菜色,大家都很清楚也會互相交流,也或許每次進坑都是生死交關的事,彼此之間生命情感的聯繫更強」,那瞬間,有些懂了什麼是樂天知命,又是什麼讓他們撐著活了下來。
  這趟旅程的最後,就是走到瑞三本坑以及旁邊的礦工文史館,文史館是14歲就入坑的周朝南大哥與他的礦工兄弟們,於1088月用自己的老年年金和長滿老繭的雙手打造成立的,裡面有許多他們蒐集的煤礦文物,其中珍貴的照片,周大哥笑著說:「是某一年我朋友送的傻瓜相機,當時想著幫一起工作的夥伴們留下點什麼,每個人都拍一張工作時的照片,長期下來也累積不少,沒想到時至今日成為見證那個時代的珍貴文物,這是我們台灣人的記憶啦。」
  不是第一次到猴硐,卻是第一次對這塊土地、對這片景色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歲月流轉,時代更迭,產業興起又沒落,唯有人與人的情感與記憶是真實不滅、動人心弦的。希望更多人以及政府能夠給予實際的支持,讓這些用生命、用青春支撐起台灣「黑金榮景」的老礦工們所打造的礦工文史館可以永續傳承,讓下個世代的人們也能看見不同時代的特殊色彩與氣息。
預約導覽往這走~
導覽預約熱線:0912-281055(溫小姐)
間:早上9:00~下午5:00
FB尋:猴硐礦工文史館/猴硐,什麼情礦?
E-mailadywen@gmail.com/ntutminer@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