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勞動觀點】廉價勞動,昂貴代價:犧牲未來的長照困局
Tagged:  •  
作者簡介: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專員
出刊日期: 
2023/06/30
期數: 
第270期
  台灣在2018年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據國發會預估,我們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將突破總人口20%,亦即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隨著老齡人口比例提升而來的,是愈來愈多的照顧需求。2016年蔡政府上台,延續2008年「長照十年」政策的基礎,推出號稱改良過的「長照十年計劃2.0(簡稱長照2.0)」,但實際上長照資源的使用率持續低迷,家事移工數量仍然逐年穩步上升。這個現象點出了政府不想面對的事實:台灣長照需求除了由家庭成員承擔之外,絕大部分都是依賴移工付出勞力來填補。
  台灣自1992年開始引進家事移工,至今已經超過30年,走在路上遇到外籍看護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長者散步,早已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城市風景。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20233月底,全台社福移工人數高達22.5萬人,就算不看帳面上的數字,從生活經驗中也能感受,家事移工早已是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然而,難以被看見的,是他們被排除在勞基法之外,勞動條件至今未有任何法令保障,薪資與基本工資調漲脫鉤,被凍結在15,840元多年,2015年在各移工來源國不斷要求下,才終於調到17千元,直到2022年才再調漲至2萬元。
  他們大多數低薪、沒有任何休假及工時保障、缺乏完整的社會保險,亦沒有失業或退休的保障;而且為了貼身照顧長者,住在雇主的家中,沒有私人空間、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的風險極高,還要每個月繳交仲介費卻得不到應有的服務。台灣的長照需要的是人力,來的卻是人,而台灣社會對待家事移工,就像用完就丟的免洗筷,忽略了移工也需要生活與保障。
  移工團體多年來不斷主張改善看護勞動條件,提高薪資,規範工時及休假,卻總會引起雇主團體強烈反彈。印尼政府推出零付費政策(註1)時,台灣的雇主團體擔心負擔增加而上街抗議。這些雇主指責看護不聽話、要求多、照顧品質差,全面反對各種有利於移工勞動條件的變革。諷刺的是,他們出言不遜、滿口怨言的對象,正是那些默默在後頭為他們推著輪椅的人。
  雇主團體是由一群有重度照顧需求的被照顧者及其家屬組成,他們擔心看護的勞動條件提升會帶來僱用成本的增加,其背後反映的正是台灣政府提供的長照資源根本不夠用、不好用的難堪事實,而聘請移工是唯一解方,最後他們只能將缺乏照顧資源的所有憤怒,轉化成對家事移工的敵意。多年來,這樣弱弱相殘的局面反覆上演,改善看護勞權與長照政策仍沒有實質進展。移工團體推行家事服務法,期盼以專法保障家事勞工權益,主張將私人聘僱制度落日,逐步廢除目前的雙軌制,將移工納入長照人力體系統一由國家聘僱。
  然而,政治人物、勞動部、衛福部等部會,從上到下始終對訴求視而不見,無所作為,背後邏輯正是因為廉價的移工,就是規避長照問題的最佳王牌。無法反抗、沒有選票的移工最好欺負,只要廉價的勞動力持續存在,就能轉移矛盾,暫時化解當前的長照危機,政府就能從大眾對長照公共資源建設不足的指責與鞭笞中輕易脫身。在面對監察院檢討長照政策失敗時,衛福部官員甚至曾經說出「因為有移工存在,長照才辦不起來」這樣的荒謬言論。
  政府的無所作為和鴕鳥心態,才是30年來家事移工勞動條件沒有任何改善、長照公共服務建設牛步的罪魁禍首。勞動者的晚年不該是無所依託,長照悲劇不該一再重演,長照服務也不應該丟給市場機制、建立在壓榨移工的基礎上。建設一個人人都能受到適當照顧、擁有體面尊嚴晚年生活的公共長照制度已是當務之急,必須要從看見我們身邊仍在默默承擔與犧牲的家事移工做起。
1:印尼政府考量到家事移工出國前就因為各種規費而「未上工、先背債」,2021年針對新輸出的移工實施「移工零付費」政策,希望由輸入國雇主負擔移工來台費用,包含往來機票、護照、簽證費用及仲介服務費等費用,費用總計10萬元。引發反彈後,印尼政府在台灣政府多次談判後宣布台灣免適用零付費政策,台灣隨後將家事移工基本薪資調漲為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