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工會經營實務-組織領導與分工
Tagged:  •  
作者簡介: 
口述:吳清賓(中鋼工會理事長)摘錄整理:韓仕賢
出刊日期: 
2002/01/15
期數: 
第十三期
  我在1999年初擔任中鋼工會理事長以後,與我們銀行工會幹部才有更深的交往,因為大家作伙在立法院拚「義務役年資併計」的議題,這件在前屆中鋼工會認為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已經算是大功告成。

  事實上,有些事情運作成功,是靠大家的努力,尤其理事長掌握整個工會的走向,所以非常重要;但是工會也要像企業一般,要懂得如何經營,而且實際上會比企業經營還要困難。我常講工會就像一個「垃圾筒」,壞的、不要的都丟給工會,會員只要感覺不爽,電話就打來工會罵;尤其中鋼員工集中在高雄小港占地五百公頃的廠區,九千個員工打公司內線電話也不用錢,會務人員光接電話就忙不過來。但是員工又不太敢去罵公司、罵人力資源處,「幹譙」工會最在行,講話都會「牽絲」,這時候你要怎麼辦?

  一般而言,工會幹部有理事長、常務理事、理事(含候補理事)、常務監事、監事(含候補監事)。以中鋼工會為例,共有29人,所以理事會的運作、溝通就很重要,有些動作要省也省不了,因為沒有溝通就會引起誤解,造成灰色地帶及引發無謂的聯想,所以可知「經營」工會的重要性。

  首先談最近中鋼工會理事長直選的議題。理事長直選的理由很簡單,總統都可以直選了,為何工會不行?我以高雄市總工會這屆理事會改選為例,兩邊人馬從今(90)年五月產生理事,雙方13比13,一直廝殺到十一月才產生新的理事長,工會整整有半年時間處於內鬥僵持狀態,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產業工會,工會差不多就掛了,而這正是資方所樂見的情況。

  理事長事實上可以主導工會未來走向,按照現在工會法的「遊戲規則」,如果有兩人想要競逐理事長,則從會員代表一產生出來,兩邊就會開始互相「拉人」,然後再產生理事、常務理事,最後再選理事長。這段期間,如果工會的選舉充斥「酒國文化」,則從會員代表當選之後,就會開始「續攤」、「綁票」;就算理事產生,選輸的一方也還不會甘願,還希望能夠反敗為勝,把外頭惡質的選舉「步數」引進來,用盡各種爾虞我詐的手段只求勝選,搞得整個工會毫無倫理、誠信,這樣就算當上理事長,試問你的基礎在哪裡?又怎麼能領導工會?

  如果理事長用直選方式產生,這種劍拔弩張的情況就不會這麼嚴重,但是要考慮理事長怎麼直選的問題。在這之前,高雄市勞工局也是依工會法解釋理事長的產生須由常務理事互選之,不宜改由全體會員投票產生;但是去(89)年七月,工會再次請示,勞工局就函覆「公民直選為民主潮流之所趨」,態度完全改變。

  所以我們在89年12月代表大會就討論理事長直選的問題,修改選舉辦法並用記名表決。這種技巧很重要,因為會員並不知道你在開會討論什麼,但會員當然願意直選理事長,可是有些代表私下就講這樣選理事長會很累,要全國走透透。以我為例,這次選舉我就請了兩個禮拜下午的假,中鋼雖然廠區集中,但我們是廿四小時四班輪班,若要一個點全部的人都碰見就要跑四次,所以我在每個點至少都要跑兩趟以上。這種經驗中鋼或許可以,但銀行工會未必適合,要由工會自己考量。

  我在當選理事長以後,把這次所有候選人好的政見加以整理,拿去跟公司談,感覺事情變得容易談多了,公司不敢再說這都是只有你們工會少數幾個人的意見,現在這些都是員工最直接的心聲,「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但是,工會也勿因此「自抬身價」,自吹自擂,誤以為有本錢可以隨時跟公司「翻臉」;反而應該步步為營,讓談判的張力撐到最大又不會破裂,這才是真本事。工會不是只有成天抗爭,勞資互相洩底,而要懂得拿捏尺度,保持所謂「恐怖平衡」,不必兩敗俱傷。

  另外,擔任工會幹部抗壓性要夠。要能承受來自各方的壓力,尤其選後的理事會運作非常重要,因為只要有選舉,絕對就會有派系,只是對立程度不同;現在改為理事長直選,一樣要仰賴各單位代表拉票,出現「弱勢」理事長的可能性較小,就算真有這種情況,工會理事長的施政只要以會員權益為優先,對工會採消極、杯葛態度的人就不敢公然違背。

  再來談所謂工會「一言堂」的現象。工會理、監事在會議上可以表達任何意見,理事長當然希望採取有利於工會運作的辦法,只要決議通過,就是工會的立場;工會的對手是資方,不是自己,也不是「勞勞之爭」,所以面對資方只能團結一致。理事長難當的地方在於工會若決議用何種方案與資方協商、談判,不同派系的人就會當眾唱反調,資方看在眼裡「暗爽」在一旁好整以暇,揶揄工會內部先整合再來協商。所以工會幹部不能因為選舉的恩怨,致使工會運作紛紛擾擾。

  工會就是扮演溝通、談判、協商的角色,但是會員往往沒有這樣的體認,以為每月扣繳會費,卻一點好處也沒有。當景氣好、企業賺錢的時候,雇主比較不會在乎用在員工身上的成本,但是景氣變差、企業產生危機的時候,雇主就會動腦筋,想辦法降低勞動條件、控管加班費,屆時是誰要出面與雇主談判,當然只有工會才有可能。這點會員不是不懂,而是工會缺少勞教說明,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

  由於工作場所不同、企業文化背景不同,中鋼九千員工在同一廠區工作,而銀行工會會員遍布全國,怎麼去做訓練?只能利用幹部會議或會員代表大會的機會,就像「老鼠會」作法,幹部訓練之後,就從理、監事到代表、小組長,最後到會員,循序「耕耘」下去。

  其實工會很會抗爭,並不代表這個工會很強,要有談判的能力,要到想要的,才是強勢的工會。會員常會潑冷水「你們工會無效啦!」「每次都講輸公司!」,可是大家仔細深想,工會如果總是擺出「得理不饒人」的高姿態,一次、兩次可以,再來公司就會反擊;所以談判切勿抱著「要到底」的強勢作風,那樣一次就沒了,因為輸的一方,事後一定會被嚴厲批判。例如工會理監事談判小組要面對理事會,會員的監督壓力,如果工會每次談判都敗陣,回來絕對無法交待,三年以後改選,理事長鐵定要被換掉;公司的主管也是頂著董事長、總經理的壓力出場談判,如果這次被殺得片甲不留,下回公司一定會換更強勢的人來談判,硬碰硬的結果很容易造成兩敗俱傷的結局。所以談判的訣竅在於贏了裡子,也要給對方保留一些面子。

  最重要的是談判的底牌何時才能亮出?例如工會要求勞工董事只能在董事會明確表達「調薪」立場,但絕不可在會上隨便同意公司其他口頭承諾的激勵辦法;即使董事長表明不能調薪,可改發獎金,出面再談,千萬不要讓對手太早知道工會的「第二方案」是什麼?當然工會也不能唱高調或者瞎起鬨,與公司有過交手經驗之後,應該用理性、長遠的眼光處理事情,甚至回頭幫忙公司說服員工,不是只有一成不變、硬梆梆的態度,要能言之有理!
 
  最後,協商的團隊非常重要,俗語說「願和精神的相罵,不和瘋子講話」(台語),整個協商團隊成員如果彼此理念接近,要蒐集、分析資料,培養默契都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而且黑白臉應該由成員輪流扮演,不然大家都只想做英雄,別人就只能永遠做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