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風華不再,新的金飯碗出爐!
Tagged:
作者簡介: 
彰銀產工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3/04/15
期數: 
第二十八期
  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轉任中信金控,引發媒體關注,甚至中信金高層沾沾自喜。事實上,近幾年來金融界引人注目的人事新聞,不是外商金融人員轉戰本國金控業,而是銀行員金飯碗的榮景不再!
■新的金飯碗出爐!
  殯葬業、美容美髮、餐飲烘焙、銀行,你會覺得哪個工作比較好?答案毫無疑問應該是銀行。不過,這是過去標準一群目前從事銀行工作的員工,卻打算選擇轉業,並投入其他行業(見表一)。
  銀行員全聯會〈以下簡稱「本會」〉去年針對銀行員進行意向調查顯示,517位受訪者有161名打算轉業,約占三分之一;轉業種類涵蓋約40種工作,這些工作大致上呈現五種特色。第一,「公家機關」仍是金飯碗的象徵,代表「勞動條件好、人事制度好、工作有保障」,早期銀行員待遇甚至優於公務員,如今選擇轉入「公家機關」者占34.2%,高居第一位,顯示「銀行員」代表的「穩定、保障」幾乎喪失殆盡。
  第二個特色是「非銀行本業工作」優於「銀行本業工作」,30.4%受訪者自填包括旅遊業、傳銷等19類工作。有的受訪者甚至填寫「離開金融業」或「到第三國/大陸做台勞」,也有受訪者表明要到「其他較有發展性工作」,顯見受訪者認知銀行不再是有發展的產業。
  繼續依靠自身工作技能也不失為一策略,15.5%受訪者自填和銀行業技能相關工作,這些工作分為兩種,一是離開金融業,例如資訊軟體開發、司法/法務、一般公司財會人員、創投及代書、會計師等工作;二是留在廣義金融業,尤其在金控公司成立後與其相關的工作,像保險、信託、投資理財、證券等,這類工作或可視為金融業新興或發展性較佳的工作。
  「不再當受僱者」可說是第四個特色,13%受訪者自填「當老闆」、「作生意」、「自由業」、「從商」或「小吃攤」等,不願當受僱者的態度相當明顯,因此選擇自行創業。最後,6.8%受訪者自填「未定」,背後透露的訊息可能是他們雖有離開金融業或轉業打算,但還未到實際行動階段。

表一、有轉業打算的銀行員之最佳去處












■最佳銀行獎,得獎的是……
  「前三個月免利息」、「公平透明的指數型房貸」,這些提供多樣金融產品的銀行或許是消費者心中的最佳銀行,但絕非銀行員用來評判一家優質銀行的標準。
  根據本會調查顯示,目前銀行員重視的銀行特色以「未來發展」最重要(38.43%),高於薪資結構(16.77%)、員工福利(16.14%)。若以企業未來發展為標準,銀行員最想去的前三名銀行依序為台銀、中信銀和土銀(見表二),若以勞動條件或福利為標準,則前三名銀行依序為台銀、土銀和合庫。
  國營行局在企業發展上具有潛力,來自於仍有獲利空間的營業項目,同時國營行局更代表勞動條件、福利待遇維持一定水準。因此即使民營化政策推行或合併議題不斷,也無損國營行局在銀行員心中的優勢地位,在本問卷評比的兩項標準中,國營行庫普遍都優於民營銀行。
  有些受訪者不滿民營化政策不確定性,認為民營化的不確定雖讓國營行局保有模糊、曖昧地位,卻同時擠壓其生存空間。政府一味以「民營化=競爭力」當政策口號,顯然忽略民營化的社會影響。
  中信銀在企業發展上以民營身分躋身前三名,可能來自於該銀行強大的廣告效果,以及在消費金融的強棒印象。但若以「勞動條件或福利」為評選依據時,中信銀排名遠比中國商銀、世華銀等落後,呈現非常強烈對比。
  從台灣銀行同時位居「勞動條件」、「未來發展」及「整體」評比榜首來看,顯然在多數銀行員心中,一個兼顧勞動條件和未來發展的銀行才是最佳銀行。這種評比標準將成為趨勢,這可從財富雜誌(Fortune)對「2002年全球聲望最佳標竿企業」所作排名看出端倪,上榜企業特色之一,就是重視員工滿意度,代表當全球許多企業忙於裁員、改變工作流程或增添設備以因應全球化時,成功凝聚員工向心力的企業才能從中脫穎而出。
  這樣的例子帶給我們啟示,面對現今台灣金融業不斷變動的局勢,銀行發展若不能與員工成長及需求與時俱進,將無法在困境中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