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員證照問卷結果大公開:3張,夠了!
Tagged:
作者簡介: 
彰銀產工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3/08/15
期數: 
第三十二期
■證照有份量嗎?
1.知識測驗-考用不合一
  95%受訪者同意證照充其量只是「知識測驗」(圖Q1)。目前的證照考試並無法測驗出銀行員的實務能力,其考題方向只是要應考者死記書本,但不在乎銀行員是否經辦該業務?或是熟記考古題後能否承辦業務?簡單地說,證照和實務能力無法畫上等號,證照只是測驗應考者是否讀過書,應考者能否因此學會該項業務並不是證照所要證明的。如此「考用不合一」的作法,對於實務第一線人員來說,成了一項重大的負擔。

  一名受訪者寫道:「考上證照也不給予工作上繼續學習的機會,只有望照興嘆,白費工夫!」考上了證照,卻無法獲得實務操作的機會,這樣的現象正是對金融證照最大的諷刺!試問,一名醫師的培訓過程至少要實習三年,銀行員的「專業」卻只需「背多分」,這樣的專業太不紮實了。
2.檢驗證照的內涵與實用性
  據本會調查,目前金融業相關證照有11張,其中有明確法源依據的有「人壽保險」、「產物保險」、「信託」、「內控」及「證券」(實際應為「及格證明」或「資格取得」)。在這些琳琅滿目的證照中,哪張對銀行員來說有用呢(圖Q2)?

  在全體受訪者中,有279人認為在實務上沒有一張證照有用,占全體受訪者的一半,其餘受訪者則至少選填了一項證照。哪張證照被較多人認為有用呢?有趣的是,前三名都是有法源依據的「及格證明」。
  第一名首推「人壽保險」(132位),這與台灣保險涵蓋率高、以銀行進行保險銷售效果佳有關。第二為「信託」(122位),這與銀行亦從事信託業務有關。第三則為「內控」(107位),這是因應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而設立,因此從事稽核或營業單位襄理級以上之遴派,都必須取得該證明。
  第四名是「理財規劃」(102位),這項沒有法源依據而獲得高度重視的考試,係因消費金融當道、金控熱及金研院炒作出來的產物。至於另一個有法源的「證券」(100位)則排第五位。
  不過,也不是有法源的「及格證明」就對銀行員的實務有幫助。若統計受訪者選填的張數,則多數人心中有用的證照不超過3張,選填6張以上的受訪者都在個位數以下(圖Q3),顯示現今金融證照的張數過多、浮濫。

■證照有什麼幫助?
1.無法提高專業水準和銀行競爭力
  既然證照考試只是「知識測驗」,自然無法提高銀行員的專業水準和整體銀行的競爭力。這樣的結果反映在86%認為證照無法提高專業水準(圖Q4),96%認為無法提高銀行競爭力(圖Q5)。
  此壓倒性的數據對金融研訓院、財政部及各銀行來說都是值得警惕的訊號。金研院口口聲聲說,證照考試是為了提高銀行員的專業能力,但對銀行員來說,得到證照卻未必對自己的專業能力有信心。金研院應該自我檢討反省,它的「證照」在銀行員心裡毫無份量,更遑論「專業」!
  報載某金控於今年舉辦員工證照考試比賽,分單位比賽和個人比賽,看誰拿到的證照最多,且該金控認可的證照竟高達48張!想想看,整家金控員工的精力都投注在考試上面,如何能專心業務、為顧客提供好的服務?金控業主把自己對於競爭力、市場占有率、金控是否達到綜效的焦慮心態投射在員工身上,要員工拿愈多證照愈好,難道這就能保證金控的綜效、金融產品、服務品質可以在金融戰國時代中殺出重圍?又不是幼稚園在比賽誰拿的乖寶寶最多,可以和老師換獎品!
2.無法讓行員適才適所
  當證照的合格率高達80%、人人都擁有N張證照在手時,誰會相信這種證照有辨別度?86%受訪者就認為證照無助於加薪升遷(圖Q6)。很明顯的,「證照代表專業」是一個很嚴重的迷思。金融業主更是盲目地陷於此迷思而不自知!




  以證照有無來評定員工,反映出金融業主無能讓員工適才適所,不得不依靠外在標準(證照)來協助。但是,依據不同的企業文化與銀行發展優勢,每家銀行的強項業務各有擅長,所需人才自然不同,即使是同家企業,員工的專長亦應多元化。如果金融業主過於依靠「證照」評判自家員工,不禁讓人懷疑,業者知不知道自家企業的發展方向?不然怎麼連需要何種人才都無定見?
  話說回來,如果各銀行有其獨特的培訓與篩選機制,則「證照」可回歸到「基本能力測驗」,以符合「及格證明」的原意,那麼只需進行一次綜合性的考試,簡單測驗即可。事實上,各銀行在招募新進員工時的考試已扮演此種功能,實在看不出金融業或金研院為何需要發展出那麼多名目的考試?除非,各銀行未來在錄取新人時,以外部機構的綜合性能力測驗作為依據,不再另行辦理筆試,這樣的能力測驗才有意義。
3.只是為了保飯碗
  27%受訪者認為沒有證照將丟掉工作(圖Q7),相較於14%認為證照有助於加薪升遷的受訪者(圖Q6),前者還要多出13%,,顯示銀行員對證照的觀感集中在失去工作的恐懼。證照和工作飯碗畫上等號,成為恐嚇銀行員的緊箍咒,不用金融業主碎碎念,銀行員就被證照給束縛地動彈不得,無力保障日益惡化的勞動條件,只能任人宰割!不論是疑慮也好、或是事實也罷,沒有證照就會丟飯碗的說法,已嚴重打擊銀行員的士氣,不利於台灣的金融發展。工會主張,財政部應將「證照」政策視為金融業發展重要的一環,並提出政策說明。


■金研院、金雞母
1.報名費和書籍費,吃定銀行員
  根據金研院2002年的年報顯示,金研院在「金融測驗收入」為2億5千萬元,占其整體事業收入的45.79%。「金融測驗支出」為1億1千1百萬元,占其整體事業支出的20.38%,收支相抵高達1億3千9百萬元,說是暴利並不為過!金研院所支付的考試成本只有四成,不到一半,顯示作為「非營利」機構的金研院在其訂價策略上有可以檢討的空間。
  書籍費也是,金研院2002年的「傳播出版支出」為3千8百萬元,但其「傳播出版收入」卻高達8千2百萬元,其成本亦不到一半。雖然金研院的傳播支出不只有考試用書,但其年度出版品共67種,其中新的出版品只有18種,其餘49種皆是「修訂再版」、「增修訂三版」之類的出版品,所需成本並不高,竟可以讓金研院在傳播出版項目的收支相抵高達4千4百萬元!
  這就是為何高達98%的受訪者認為金研院的報名費和書籍費不合理!(圖Q8、圖Q9)




  在書籍費上最被受訪者抱怨的是金研院出書的品質並不好,隨著不斷更新、改編,銀行員也要不斷購買書籍,無法透過書籍共享或二手市場的管道降低書籍費,金研院光是出版這些再版修訂書就不愁吃穿了。厚厚的考試用書被使用的壽命非常短暫,從環保角度來看,對地球的資源也是巨大的浪費。
  有些受訪者更認為金研院不應出版考試用書,有壟斷市場的嫌疑,金研院的書籍品質粗糙、錯誤連連,卻又沒有任何制衡的力量。金研院獨享法律賦其辦理金融相關考試的地位,其服務或商品卻沒有承擔相同的品質保證,形同吃定銀行員考試這塊大餅,是相當不負責任的作法。
2.金研院考評無法令人信服
  「請專家閱卷」、「由國家/政府相關機構舉辦」、「由其他專業團體或學術單位舉辦」、「由具公信力之機構辦理」…,這些都是銀行員真實的看法,96%受訪者認為金研院辦的考試引人詬病(圖Q10)、87%不贊同金研院繼續辦理考試(圖Q11)。「刮別人鬍子之前,要先刮自己的鬍子」,金研院整天說要提升銀行員的專業,卻忘了檢討自己辦的考試沒什麼公信力,看來,真正需要提升專業能力的是金融研訓院。


  金研院雖靠著舉辦考試而有充足的經費來源,然而這也使得金融研訓院淪為「銀行測驗中心」,在專業人才的培訓上顯得相當薄弱,悖離其「推廣金融教育及研究,提升專業素質,以促成金融業務現代化」的組織宗旨。根據金研院去年年報顯示,其在「金融訓練支出」的比例為14.69%,在「推廣教育支出」的比例只有4.23%,在「研究支出」的比例僅2.66%,這三項應為金研院的核心業務,相加的比例只有21.58%,只比「金融測驗支出」(20.38%)多出1%,充分顯示出金研院的「不務正業」!
■廢除僵化無用的證照考試
  問卷結果顯示,80%受訪者贊成廢除證照(圖Q12),誠如本會主張,「證照」應正名為「及格證明」,金研院不應掛羊頭賣狗肉,欺騙銀行員、銀行業主、財政部,甚至社會大眾。銀行員普遍認為,對於實務的熟悉與掌握,並且反映在工作表現,才能真正彰顯自己的專業與自信。

  舉辦實務研討會或由銀行內部培訓,是不少銀行員心中認同的方法,相較於醫師、會計師或社工師來說,這些專業也多以「實務研討會」等模式進行專業培訓,絕對不會像現在金融業,以「持續通過測驗」作為唯一的培訓方式,試問,在這樣僵化的制度下如何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呢?
  調查方法:本調查由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主辦,隨同第三十期會刊發出供會員自由填寫寄回。回收有效問卷共571份,執行時間由5月15日至7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