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安充電站】看不見的職業病
Tagged:  •    •  
作者簡介: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
出刊日期: 
2016/12/15
期數: 
第192期
  多數的人都聽過「職業病」,按照《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的定義:「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稱之為職業災害,包括職業傷害與職業病。也就是說,勞工因執行職務所致之疾病,或者疾病之促發或惡化與執行職務有相當因果關係者,皆為職業病的範圍。
  有趣的是,目前普遍日常生活用語中所稱「職業病」,大多意指是「下班後出現與工作相關的制約性、反射性的行為」,例如從事政治工作者,看見新聞事件思考政治衝擊性;銀行工作者收到鈔票察看其真偽等,與實際「職業病」的定義有顯著落差。我們日常如此頻繁談論到的這三個字,但這個社會真的看得見職業病嗎?
被嚴重低估的職業病
  由於職業病的成因複雜,加上暴露證據往往難以保存或舉證,致使疾病與工作的因果關係難以確認,讓職業病的認定更加困難,因此職業病普遍容易被低估。以2015年勞保統計來看,職業病給付共836件(當年度共975件,扣除139件為RCA勝訴後之給付案件),其中以肌肉骨骼疾病最大宗,包括手臂肩頸疾病393件、職業性下背痛161件,兩者共占66.3%;第三名為礦工塵肺症及其併發症131件,占15.7%;第四名則為腦心血管疾病(俗稱過勞)83件,占9.9%。而有關有害化學物質的接觸或職業性相關癌症案件量則非常少。
  再進一步與國際相比,根據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鄭雅文教授分析指出,台灣勞保職業病的補償率(每十萬勞工被保險人與職業病補償之比率)為6.562014年);日本13.462013年);德國25.912012年);英國29.392008年);韓國45.002014年);丹麥169.902009年);芬蘭170.272008年);瑞典245.482008年);法國391.362012年)。台灣職業病的補償率明顯低於國際統計,但再對比台灣職災的高發生率來看,卻也顯示目前我國的職業安全衛生狀況並不佳,職災預防工作不足,因此,台灣究竟是職業病的發生率低還是擁有龐大黑數,恐怕是不言而喻。
引起全球備戰的石綿職業病
  石綿已知會導致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等癌症,以及引發其他疾病,如石綿肺症、胸膜病變等,早在1973年國際癌症研究署即將石綿列為第一類人體致癌物。相關研究發現,有高達90%以上的惡性間皮瘤可歸因於石綿暴露,因此一旦確診,幾乎可被直接認定為石綿相關疾病。由於疾病的因果關係明確,較其他職業性癌症容易認定。
  石綿疾病已是當前許多國家重要的健康政策議題,更是各國職業病補償的大宗。例如德國在2012 年的職災保險中,即補償了3,646 件石綿疾病,占全部職業病補償的24%;日本在2013 年由勞災保險補償了1,084 件石綿相關職業病,占全部職業病補償的15%,且間皮瘤死亡個案在過去20年來成長三倍,光在2015年一年當中,即有1,500人因間皮瘤死亡。英國相關研究更指出,引發職業性癌症的最主要原因即是石綿的暴露。
  台灣早期石綿使用非常普遍,進口量最高的年代是在1980年中後期,但由於從暴露至疾病發生的潛伏期高達數十年,故石綿相關疾病近年來甫快速增加。根據推估,台灣的間皮瘤發生率可能在2020-2030年左右達到最高峰,每年新發個案可能超過百件,而引發的其他癌症數量恐也相當可觀。但以目前勞保統計來看,石綿肺症與職業性癌症歷年的補償案件數,皆僅為個位數,幾乎看不見石綿職業病蹤跡。
看見職業病,才能建立安全健康的職場
  職業病長期嚴重被低估,帶來的是一個看不見職業病的社會,這不僅讓工作者自行承擔健康的風險,也讓雇主、甚至於國家忽視職業暴露的預防,所以把問題變成個人化,使得無法建立合理公平的制度,勞工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面對當前的石綿疾病風暴,日本與歐美等工業先進國家已紛紛提出因應之道,包括:建立合理的補償與醫療照顧機制、建立健康檢查追蹤機制、對於目前仍存在於環境中的石綿危害,建立監測、標示與管理機制。
  反觀台灣,社會對於石綿的危害認知仍舊不足,我們認為必須更積極正視石綿對社會帶來的危害,除了透過宣導,亡羊補牢,讓過去有接觸史的人能被挖掘出來進行健康追蹤,而未來可能接觸到石綿的人也能有認知,採取預防措施。只有整體社會看見職業病的存在,建立安全健康的職場才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