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義大利「銀行員團結基金」 協助企業重整與減輕裁員惡果(中)
Tagged:  •  
作者簡介: 
彰銀工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4/01/15
期數: 
第三十七期
      前期文章談論拉丁美洲透過「社會對話」機制,為該區域金融產業活動,尤其是合併或組織改造等,達成資訊公開透明、勞資溝通等共識。本文接著以義大利為例,進一步說明勞、資、政三方如何營造共贏局面。
義大利銀行面臨合併整合壓力
  二○○二年底,經濟學家觀察義大利銀行不斷經歷組織改造與裁員的過程,預測在2003-2004年還會少掉六、七千個工作。甚至,工會抱持更悲觀的看法,估計約有1.5-2萬個工作將會消失。
  義大利的銀行在自由化和私有化之前,各地具有特色的小銀行林立;現在面臨國外銀行財團大舉入侵的壓力,這些小銀行必須合併或互組集團才能生存,而歐盟 的整合也使問題更為嚴重。儘管合併不斷,義大利於二○○一年仍有830個銀行組織、近三萬家分行,其中只有27.22%的銀行加入集團,從義大利人口約 5700萬人觀之,義大利的銀行家數確實過多,且集中化程度有限。所以義大利的銀行歷經多次合併或組織重整,目標是想形成具國際競爭力且獨霸國內市占率的 大銀行。
  IntesaBci銀行的合併及組織重整案例,足以反映義大利銀行業的發展策略。該銀行歷經三波主要合併,於二○○一年成為義大利最大的銀行集團,也 是歐洲主要的消費金融服務提供者之一。為了提升競爭力,IntesaBci銀行通過一個三年的集團重整計畫,將於二○○五年四月一日前裁減5700名員 工。
裁員與團結基金
  不只IntesaBci銀行裁員,許多義大利的大銀行都宣布裁員或預計裁員對義大利銀行業產生巨大的衝擊。
  事實上,義大利早在一九九八年就成立所謂「為銀行部門員工設立的薪資、就業、技能訓練與轉業團結基金」(the Income, employment, requalification and reconversion solidarity fund for the support of banking sector personnel,簡稱「團結基金」),來緩和銀行裁員問題。
  團結基金運作分兩部份,一為一般性架構,基金的三分之二來自雇主、三分之一來自員工,主要用途是協助暫時性僱傭關係中斷的員工以及辦理員工訓練。另一 架構為特殊性用途,基金直接來自正進行重組的銀行,以鼓勵優退的計畫來替代裁員。特殊性基金有近五十家銀行參與,並已支付6000名員工優退離職金。
運用團結基金創造勞雇雙贏
  IntesaBci銀行也參與團結基金,並利用該基金推動裁員重整計畫。即使如此,這項計畫仍由六個工會聯盟代表員工出面,與銀行訂立協約,明列組織 重整過程中員工保障條款,並提供一系列福利與經濟誘因讓員工自願離退,降低企業為逼退員工所花費的成本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協約內容指出,組織重整過程若要調職,必須考量員工住家和辦公地點的距離。另外,採取一些彈性作法緩和工作的消失,達到充分就業,例如須辦理訓練計畫使員工再就業,增加僱用計時工作者;此外避免加班情形,以增聘人力完成工作,降低失業率。
  在裁員部份,以距退休不到五年的員工為主要對象,這些員工可從團結基金最多拿到60個月的薪資給付。同意提早退休的員工在原定退休期間仍享有企業的醫療福利,也保有優惠利率等。
  此外,該協約還有一些前瞻性計畫,包括到二○○五年之間每年十月簽約代表都要開會,評估該計畫的目標是否達成,也可加開臨時會討論。特別的是,二○○ 四年十月的會議中,將評估員工分紅入股的可行性。該公司的重整計畫也成立一個臨時諮詢委員會,每個代表簽約工會可派一名代表參加,隨時監督公司的重整計 畫。
台灣也應成立「銀行員基金」
  義大利團結基金的成功,在於協助銀行進行重整、改善體質,並極力避免大量裁員帶來的劇烈波動,讓重整計畫能順利進行,其目標是要讓勞資政三方共享組織 改造及產業升級的成果。從義大利反觀台灣,政府在金融重建過程,亦應加入緩和裁員、提升銀行員技能等配套機制,協助銀行改善經營體質或組織重整,才有助於 台灣金融業迎接全球化的金融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