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運臉譜】俠骨柔情、收放自如—專訪合庫工會理事長林興隆
Tagged:  •    •    •  
出刊日期: 
2003/04/15
期數: 
第二十八期
  「我文筆不好啦,你來訪問我可以,不要叫我寫。」現任合庫工會理事長林興隆,總是理著小平頭、戴著大大的眼鏡、一口「標準」台灣國語及爽朗的笑聲,很容易吸引別人的目光。「人家都叫我『大頭仔』!」外型帶點喜感,貌似「老夫子」漫畫中的「大蕃薯」,不過可別把對「大蕃薯」的形象轉移到林理事長身上哦!事實上,關於私己的事,他極為謙虛,對於工會,卻甚為積極。
大頭理事長看著我的採訪筆記,直說不要寫「行俠仗義」,「寫打抱不平就好了,行俠仗義好像要有真功夫似的,我沒那功夫。」我問:那有沒有什麼打抱不平的事蹟?他笑得很靦腆,連說「沒有啦!」一臉「這是小事、不足掛齒」的表情。不過,話匣子一開,他還是說了一些帶頭為銀行員爭取權益的故事,而初試啼聲的成名作,更讓他說得口沫橫飛。
■煙灰缸之役,一戰成名
某年,有強烈颱風襲台,人事行政局公布花蓮為災區,不上班且有災後復建假一天。不過花蓮縣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卻堅持要經過公會同意,人事行政局的命令才生效。當時花蓮縣銀行同業公會由省屬七行庫的分行經理組成,他們決定照常上班。時任花蓮縣職業工會常務理事的林興隆,透過在台北從事工運的黃玉炎聯絡金融局長,希望能改變這項莫名的決定,不過台銀分行經理仍堅持己見,花蓮縣的銀行員只好冒著風雨上班。
到了下午大家發現「代誌大條了」,由於華銀和台企銀的分行慘遭水淹,無法進行票據交換,必須要把華銀和台企銀的支票傳票一張張找出來另行統計,才能進行整體票據交換。一張不列入計算的票據交換,就多出三、四道手續,花蓮每家分行都躲不過這項大工程。
於是,這群銀行員工會幹部就直奔台銀花蓮分行找經理,「你這麼做簡直是糟蹋銀行員!」大家口徑一致向那位經理抱怨,「人事行政局都同意了,你為什麼堅持要上班?」只見這位經理仍以官腔官調虛應這些銀行員。
年輕的林興隆,一股怒氣驟升,他走向前去,抓起桌上的玻璃製大煙灰缸就往下砸,大大的手掌還護在上方,怕玻璃渣飛出傷人,剎時鮮血直流,嚇壞了當場所有的人。一旁的合庫工會幹部陳府南急忙拉開了他,要送他上醫院,他說了句:「我沒回來,伊不能走。」
從醫院回來的林興隆,發現真的沒人離開,於是他們以職業工會的身分要求商業公會正式行文道歉,並達成「未來政府若宣布放假就遵行,若要上班須與工會協商」及「若上班加發一日加班費」的協議,廢除這項陋規,為銀行員爭取到工作安全和勞動尊嚴。
■「學習、歷練、成長、提升」
談到工會運作,林理事長抱持民主開放的態度,指出傾聽與整合意見是重要的程序,理事長在某種程度上反而是集體意見的執行者;他強調工會多數會員的利益,才是工會行動基石,議題正當性和凝聚共識是經營組織最重要的前提。
大頭理事長認為面對資方,工會應立場堅定、不卑不亢,和資方互動貴在「互相尊重」,但是「在既有體制下,資方總是個支配者」,所以對不合理的制度,或管理階層過於官僚時,就要衝撞,絕不退縮。「尊重及權利是爭取來的」,他對「別讓權利睡著」的哲學有深深感受。「學習、歷練、成長、提升」是林理事長參與工運的座右銘,但他也感慨地說:「不要期待銀行員給你掌聲或鼓勵」。大頭理事長熱愛自己的工作,認真扮演銀行員和工會幹部兩種角色,「在銀行是職員,聽主管領導,在工會就是幹部,和資方是對等的。」
大頭理事長唯一的遺憾是對家裡的虧欠,為了工會事務,一旦離開花蓮,家中大小事就由太太一肩扛,而他養鴿子的個人嗜好也得暫時割捨,「家庭的犧牲與配合,誰看得見?」一路走來,大頭理事不免感覺孤獨與落寞,但是參與工會的成就感和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仍讓他持續投注心力在工運上。最後,他勉勵在工運界奮鬥的朋友們,要提升自己人生的層次,以「歡喜做」入世的宗教精神來面對自己的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