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職工盟:中國工運的第一線、自主民運的連結點 香港職工盟資深組織幹事麥德正訪台座談摘要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本刊執行編輯
出刊日期: 
2011/03/15
期數: 
第123期
談到香港職工盟(HKCTU),最令各國工運印象深刻的,不僅是每年六四驚人的動員力,更多
的讚嘆是來自於工盟組織幹事的奉獻與努力。
      2010年2月香港大學進行年度政團支持度民調,工盟是「香港市民最熟悉的政治團體」,成為香港十大政團的榜首。一個工會或 工運團體要能夠獲得市民高度支持絕非易事,尤其在極度資本主義的社會更顯難得;這群資深、靈活、專注與不斷進修的組織幹事,是工盟最核心的能量,功不可沒。
  本會今年1月中旬邀請工盟組織幹事麥德正(阿正)來台座談,分享其豐富的運動經驗。阿正從學生時代開始參與社運,1996年加入工盟,期間歷經民間人權陣線、街坊工友服務處後,2008年再度回到工盟,專責建築行業工人的組織工作,目前手上專責6個工會,以及筆耕觀察香港社會、自我思辯行動路線的成果。阿正帶著些許知識份子的意氣苦笑道:「連今年跨年夜都還在做功課,感覺很不得了啊!」他口中的功課指的是寫文章,談中國工人無法分享經濟成果、世界貿易組織(WTO)又助長貧富不均的現況分析。
      香港日常所需相當倚賴中國供給,包含飲水,加上尚未實現民主普選,港府仍由北京政權控制,工運與社運發展一路困難;直到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香港89民運催生香港職工盟,加上國際工運的支持,始逐漸奠定其領導香港民主運動的地位。
      事實上,香港早年尚有共產黨控制的工聯會及國民黨控制的港九工團那個年代,在1967年對抗港英政府的行動轉趨暴力,引發8個月的「六七暴動」,汽車炸彈攻擊事件頻傳,使香港市民排斥懼怕此類具政治色彩之工會團體,但也帶來正面結果-政府放寬工會限制、增加勞工保障,導出勞動法、公共房屋(國宅)等社會福利措施,以平息社會紛亂。70年代初期,公務員、教師、護士與社工等專業人員首先發展出獨立自發性的工運,其中教師工會仍是當前香港最強大、人數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工會。另一股力量是來自於教會團體「基督教工業委員會(CIC)」,針對未有工會的勞工進行組織與教育工作,並將行動重點放在爭取勞工權利之立法。CIC是工盟的前身,也將結合社會運動、關懷社會弱勢的精神,留在工盟的血脈中。
      97年回歸前,工盟組織策略除了「社運工會主義」-工運與公民權運動結合、危機個案介入、推動勞動立法之外,較引人注意的是積極政治參與。包括工盟創會主席劉千石、以及當了25年工盟秘書長的李卓人,都曾多次當選立法會議員,直接參與政治行動,擴大工運在政治與社會的影響力。1998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裁員減薪事件不斷、非正規勞動型態擴大,使工盟有更多機會深入社區組織勞工,並發展出社區「再培訓中心」,使工會組織與職業教育結合,開創工會的另一條路。
      歷經2003年的SARS風暴、2004年經濟開始復甦,2005年適逢世界貿易組織(WTO)在香港舉行第6屆部長級會議,讓工盟成為此波世界工運行動的連結中心,展現工會領導亞洲工運的實力。2007年,包括紮鐵工人長達36小時的罷工行動,以及維他奶、屈臣氏、雀巢3家知名食品企業爆發連環罷工事件,掀起一股罷工潮,並先後成功組成企業工會、獲得加薪。此外,經過12年不斷努力、結合社運與學生團體,終於實現跨行業的最低工資立法,讓李卓人落淚說著「終於等到今日!」。
       麥德正直言,即便工盟20年來戰果彪炳,至今卻尚未正式組織任何1家銀行員工會,而是透過個案協助組織了銀行「外判工(派遣勞工)」-數百位電話推銷金融商品的非正規勞工;此外,香港並無「集體談判權」與「會務假」等勞動立法,希望這些方面能多向台灣全銀聯交流學習!
      談到工盟未來方向,阿正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成為中國工運的第一線」,因為香港是距離中國最近的地區,在國際工會中有發言權,最能承擔這樣的責任與使命;工盟更提出「植根香港、融化中國」的主張,認為工盟應為中國獨立工運的先導,使中港的融合過程中,社會公義能被確實保障。雖然中華全總與國際工聯對於WALMART在中國能成立工會相當自豪,但實情是:該工會只不過是中華全總與外資談妥的「樣板工會」,根本無法推行到其他外資與私人企業,中華全總反而可說是中國獨立工運最大的阻礙!
      所以阿正以「本田罷工事件」為例指出,中國工運要點火起步,可以從中國唯一較無報禁、地方政府相對開放的「廣東省」開始,因為無論是勞資糾紛或是地方政府處理「不公」所引發之民怨衝突,中共喜將群眾事件「定性」為暴動,以合理化其暴力執行公權力的行為;而發生在廣東省的本田汽車工廠罷工事件,具有以下值得關注的特點:
◆發動者與參與者均為年輕在職工人,而非被解僱或欠薪的工人。
◆工人的訴求是要求增加工資、獨立選舉工會。
◆廣東政府相對開放,並未將此事件「定性」。
◆工人直接在廠區內進行罷工,而非上街頭或圍官署。
◆中華全總中途介入,並非前來支持罷工,反而要求工人立刻停止罷工,甚至暴力毆打罷工工人。
◆年輕工人們普遍認知自己為「城市工人」,由農村來此工作、定居,展開城市生活,不再是寄錢回鄉的外來人。
◆罷工完全是自發性的行為,年輕工人以手機MMS或線上即時通QQ(類似MSN)互相聯繫行動,展現年輕化的抗爭組織方式。
     最後,麥德正以其多年接觸中國獨立工運組織工作的經驗,提醒以下兩點:
◆現有的中國工會幹部或代表都是共產黨員,若要與工人真正對話,就必須繞過幹部,直接找基層勞工。
◆國際工會普遍仍不信任中國工會,且擔心中國龐大的會員人數一旦加入,就會挾著數人頭與金錢優勢,把國際工會吞掉。

本期(第123期)會訊其他文章

日航台灣分公司不當解僱工會幹部「違法構成年齡歧視」遭罰60萬台幣
恭喜葉金上等27人當選 本會2011年優秀幹部暨會務人員
北市勞工局認定台北九信就業歧視成立
會費調高100%-斯里蘭卡CBEU新任理事長的第一張成績單
對於工會財務獨立的看法與建議
讓年輕人認同工會就是對全銀聯的最大鼓舞

勞資爭議處理制度介紹(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