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民主
Tagged:  •    •    •    •  
出刊日期: 
2020/10/31
期數: 
第238期
  全金聯1027日舉辦第23場勞動講座「經濟民主的實踐–從員工持股到勞工自有企業」,當天講師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張烽益執行長(照片第1排中間)說明,台灣勞工目前在企業內透過組織工會,爭取到的勞資會議、團體協約或勞工董事等企業經營的參與模式,僅是「產業民主」的實踐;而讓勞工擁有企業所有權、進一步公平分享企業利潤,可謂產業民主進階版的「經濟民主」,在台灣則寥寥無幾。張執行長另分享國外經濟民主的經驗,其中美國的勞工自有企業發展相對成熟,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可參考,雖然經濟民主在台灣尚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透過不斷倡議經濟民主的觀念,期望不久的將來,經濟民主的種子在台灣能開花結果。
Tagged:  •    •  
作者簡介: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出刊日期: 
2020/05/01
期數: 
第232期
  讓企業內勞工持有公司股票分享企業利潤,以增進員工對企業的向心力,更加賣力工作貢獻所長,讓企業的營運更加有競爭力,形成勞資雙贏的正向循環,這也是打造勞資共識的重要手段。
  目前,社會上比較熟悉的員工持股概念,大都源自1980年代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採取的「員工分紅配股」。當時半導體產業在企業有盈餘時,並不直接發放現金、而是配發股票給員工,而且是依照票面值來計算所得課稅;因此,員工轉賣到市場的價差非常巨大,而證券交易所得僅課徵交易稅、不須課徵所得稅,所以科學園區的員工分紅配股就成為高薪資的來源,很多人因為有配股才到科學園區工作。
▌科技公司「員工分紅配股」
Tagged:  •    •  
作者簡介: 
台灣勞動與社會政策研究協會執行長
出刊日期: 
2020/02/29
期數: 
第230期
  在台灣,勞工翻轉變成老闆似乎只存在於「黑手變頭家」,也就是在1970年代台灣工業發展初期,很多的黑手出身的學徒或基層員工,在學得一技之長之後自立門戶承接原有母企業的外包工作或母企業無法消化的產能,逐漸茁壯成為頭家,然後在九零年代投資中國放大百倍企業規模,現在很多台灣大企業經營者都是黑手變頭家的時代產物。
  台灣黑手變頭家的過程,是一個勇將單打獨鬥脫穎而出後獨享戰果的成王敗寇故事,以經濟民主的角度來觀察,那是把經濟成果集中壟斷而不是平等分配給員工。因此在激烈競爭後獨享財富就成了台灣戰後經濟成長的燃料動力,而不是以團體協力合作創造利潤之後共享的模式。
  台灣曾經有「中興紙業」與「台灣汽車客運」這兩家企業個案有一個時代窗口可以成為經濟民主的範例,不過,這個早熟的機會當時沒有制度的配合與員工心態的重建啟蒙,導致又再度被主流經濟潮流所掩沒消失,殊為可惜。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