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黃金十年? ECFA的經濟遊戲與政治圖謀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
出刊日期: 
2010/08/15
期數: 
第116期
台灣海基會及中國海協會6月29日於中國重慶舉行第5次「江陳會」,正式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稍早之前,兩會於6月24日在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第5次「江陳會」預備性磋商及ECFA最後1輪協商,各方關注的第1批關稅減免「早期收穫清單」正式公告,我方爭取到539項、計138億美元的產品輸往中國能享受零關稅的優惠;台灣給予中國的早收清單為267項、金額只有台灣的1/5。早收清單貨品在2013年1月1日前,將分批降為零關稅,兩岸經貿關係將進入全新時代。依據台灣官方說法,此份於重慶簽署的ECFA預計8月份呈馬英九總統,並可望在今年9月生效實施。
■539 v.s. 267:兩岸經貿進入快速整合的時代
撇開馬英九政府鋪天蓋地式宣傳ECFA、宛如當年民進黨執政時期推動加入聯合國時的滿腔熱情,這份經濟協議簽訂對台灣人民與國家的意義,至今仍未被釐清。
6月29日,當台灣大部分民眾還在臆測或討論ECFA內容時,新聞報導指出簽署儀式已在中國重慶圓滿完成,陳雲林與江丙坤熱絡互動如一家親,兩人握手宣稱「這是改善兩岸對立關係的重要成就」;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甚至毫不隱藏地直言,中國願意簽出「不平衡的經濟協議」,只因「兩岸是一家人」,這些溫情言語背後的政治圖謀,令人玩味。
在經濟上,這是兩岸分治60年來的極重要里程碑,未來藉助ECFA這個平台,兩岸經貿將進入快速整合的時代;台灣的〈中國時報〉6月25日社論指出,「短期而言,…台灣有539項產品輸往大陸能享受零關稅的優惠,無形中增加台灣產品的競爭力。…但更深入且長遠看,ECFA的簽訂代表兩岸經貿關係邁入一條正軌;過去對台灣日益『邊緣化』的憂慮,因為ECFA,台灣與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之一:東亞自由貿易區綁在一起了,此憂慮可望解除。」
■ECFA談的是經濟也是政治
然而兩岸在ECFA這個平台上各自的政治盤算,卻讓ECFA未來發展前景難測;也因為這份預先公開簽訂時程、違反國際慣例的架構協議,政治與經濟面並未獲得對等的揭露與討論,已然引發台灣社會極端的情緒反應。
台灣的〈聯合報〉報導指出,「…馬英九政府雖然沒有公開的說法,但也絕非沒有(政治)盤算,…簽署ECFA,創造台灣企業前進大陸和亞洲的利基,就能夠維繫台灣國力於不墜。只要兩岸相對國力不致太快失衡,面對大陸促統,台灣就有『以拖待變』的本錢。」〈經濟學人〉評論直指,「ECFA是台灣總統馬英九親中友好政策的里程碑,也是在向傾台獨、認為ECFA為中國統一台灣策略之一的反對勢力猛揮紅布(譯註:原意為引起牛發怒的紅布)」。
客觀而言,國際社會從各方面的訊息均可判斷,中國近年來採「軟方法」貼近台灣占便宜,但面對弱小無援卻又不順從的台灣人民,則以瞄準台灣的1,300枚飛彈維持其軍事強權國家的尊嚴,畢竟中國訴求的「兩岸和平發展」就是「兩岸和平統一」。ECFA就是這軟方法的「重要成就」,加上當年敗戰的國民黨政府如今全力配合,著實滿足了北京政權的胃口與虛榮。對其他在亞洲利益攸關的其他國家來說,原本是讓人緊張又可能傷財的兩岸關係,台灣竟然換個總統就能有解套,自然樂觀其成-至少比南、北韓問題好處理,畢竟這年代要靠介入戰爭獲取暴利,日後的社會反彈可能影響政權基礎,明智且投資全球的富有政客都不願走到那地步。
■ECFA加強雙邊關係、卻無助解決爭議
回歸現實面,台灣確實需要與其他國家建立經濟合作關係,避免被邊緣化。馬總統期待的邏輯是台灣在面臨中國廉價商品的競爭壓力下,加上中國與東協的貿易協定於1月份生效,將會威脅台灣諸多產業,因此若先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那麼就能「鼓勵」其他國家與台灣簽訂類似的協定。他並設定東協為下一個簽訂的目標,即便中國官方已公開表示「不樂見」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他仍保持樂觀的初衷。
〈華盛頓郵報〉指出,「這份能夠緩解兩岸60年敵意的的歷史性貿易協議,是北京政權對這個自理的島嶼祭出胡蘿蔔而非棍子…,台商是最渴望投資中國的族群,這份協議將使兩岸爭議調解機制正常化,並承諾新產業進入中國市場,例如銀行與保險業。」
然而ECFA如何有助於解決台灣經濟與政治被邊緣化的困境?似乎不能只是單純期待,抑或仰賴單一經濟強國就能打通關。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曾以克魯曼(Paul Krugman)教授的「核心-邊陲」理論分析,急切簽訂ECFA對台灣的經濟衝擊將出現「軸心-輪輻」現象,導致產業第二波外移;加上台灣與中國的語言、生活習慣與文化差異較其他國家小,一旦雙方人員、資金與技術因簽訂ECFA而完全自由移動後,台灣將是受中國經濟磁吸效應影響最大的國家,反而因過度依賴被迫邊緣化。因此,為減緩市場規模較小的經濟體所受衝擊,就必須設法降低與經濟整合區域以外其他國家的貿易成本,亦即台灣必須與先進國家發展更緊密的經貿關係、降低與先進國家的貿易障礙,才能擺脫磁吸效應。
■ECFA開啟誰的黃金十年?
  ECFA開放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業,包括銀行、證券期貨與保險業赴中國投資設點,被雙方認為是「雙邊實質獲益」。國內財經雜誌〈今周刊〉更延續馬總統「啟動黃金十年」的宣示,直言ECFA開大門將使金融股迎向黃金十年。獲准升格分行的4家官股銀行(表1),除了土銀沒掛牌,其餘漲幅均有亮麗表現。〈商業周刊〉則分析,ECFA簽訂後不仰賴關稅的金融股逆勢突起,已勾勒出ECFA第1波真正對台股的貢獻,將是來自兩岸資金互相參股與策略聯盟;同時銀行股在利差貢獻、開設據點兩大利多下,帶動金融股指數大漲,未來幾年將是台灣金融業大多頭開始,因此提醒投資人抱穩手中持股,切莫忘了跟上這班「財富重分配的列車」。
此時,市場一片樂觀期待ECFA即將帶來的榮景,台灣人民眼中難道只見胡蘿蔔而忘了棍子?華盛頓智庫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針對ECFA發表1份初期報告,發現即便兩國都因此協議而獲益,但對經濟規模較小的台灣而言負面影響較大。以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為例,中國最大銀行-工商銀行的當年度獲利為163億美元,而當時台灣經營績效最佳的中國信託商銀,年度獲利僅4億美元。雙邊市場規模差距之大,由此可見。
 表1:台灣銀行業於中國投資現況
 獲准升格分行  土銀、合庫銀、彰銀、一銀
 設辦事處階段  國泰世華銀、華銀、中信銀、兆豐銀、 
 玉山銀、台銀、臺企銀、北富銀(香港)
 參股  北富銀(香港)持股廈門銀行近20
■ECFA是中國經貿談判的漂亮成績單,台灣呢?
  若仔細檢視ECFA架構下台灣銀行業的優惠待遇(表2),可發現與2004年中國提供給香港銀行的優惠類似;另外,若仔細審視早收清單內的項目,〈商業周刊〉直評此為「沒有產業目標的談判」,因為原本就零關稅的電子電機或出口金額很低的水泥業,只是純文字遊戲;而不應鼓勵外銷的高污染、低附加價值的塑膠製品業,以及台灣關鍵零組件的LCD玻璃業,也輕易對中國開放,使台灣變成配合中國「發展工業又要減碳」的戰略目標,將不要的高污染產業「讓利」給台灣,在台灣人手中才能將壓克力變成電產業零組件原料的重要關鍵技術,卻「讓利」給中國來引用。
 表2:ECFA架構下台灣銀行業的優惠待遇
   外商銀行【WTO模式】  台資銀行【ECFA模式】
 辦理一般人民幣業務:
 台資銀行快2
 最快5 
 1.辦事處滿2年即升格分(子)行 
 2.分(子)行開業3年且申請前2年獲利
 最快3 
1.辦事處滿1年即升格分(子)行
 2.分(子)行開業2年且申請前1年獲利
 承作台資企業人民幣業務:
 台資銀行快3
 最快5 
1.辦事處滿2年即升格分(子)行  
 2.分(子)行開業3年且申請前2年獲利
 最快2 
1.辦事處滿1年即升格分(子)行 
 2.分(子)行開業1年且申請前1年獲利
更重要的是,開放後恐加速外移的面板產業,以及需扶植具潛力之新興產業,如文創與綠能,卻未列早收。對於台灣真正需要的關鍵原料,亦即台灣沒有生產、或產量不高的工業原料,例如:發展電動車的稀有金屬鋰、發展LED需要的稀土,以及發展太陽能所需的多晶矽,是真正應該列入早收清單卻事與願違的遺珠之憾。
■What about the next?
中國明確的政治意圖與馬政府單純的經濟合作目的一拍即合,〈經濟學人〉認為,馬總統接下來就必須證明ECFA真的能夠幫助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否則將面臨民意的反撲;其次,他也必須確保ECFA真能帶來經濟助益。馬總統宣稱在經歷金融危機後,2010年台灣第1季經濟成長達到13.3%GDP,是32年以來成長速度最快的,失業率亦在下滑,然而卻無法使其信譽聲望提高。台灣依舊面臨結構性失業與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是未來台灣社會檢驗馬總統的關鍵指標。經濟獲利似乎並未擴及到普遍的台灣民眾,對民眾而言,ECFA可能只是馬政府另一個驚人地積極與中國交涉的事件。
所以,馬總統若是無法依承諾於年底五都選舉前展現ECFA所帶來的經濟成長,則人民的觀感將會為2012年總統大選定調,而民進黨也將以此議題著手備戰。
本期(NO.116)會訊其他文章
● 五一補休有譜,已有多家工會順利爭取
● 漫畫1則-職場如戰場
● 陳副院長善意回應 工會後續監督落實
● 團結最大─臺企銀罷工5週年感言
● 台銀工會理事長吳振昌接棒 可望近期申請加入本會
● 築巢捐款源源不絕 最新統計3,248,198元 您的拋磚引玉 築巢美夢可期
● 如何簽好團體協約—團體協約修法因應策略
● ECFA關於金融服務業「早收清單」摘要
● 落實性別工作平等 實現尊嚴勞動理念
● 嘉義市職工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