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Tagged:  •    •  
作者簡介: 
《禿鷹的晚餐》作者
出刊日期: 
2005/09/25
期數: 
第五十七期
      台灣是亞洲新興民主化國家中的先行者,也是其中較為成熟者。然而,若深刻反思我們向來引以為傲的「民主成就」,或許其中更多只是民主選舉操作上的熟練,卻缺乏民主該有的實質內容。按照西方國家的歷史經驗,從威權轉向民主的結果之一,應該是政治權力與社會財富較平均的分配;但近十幾年台灣的民主化歷程卻走向相反的結果:台灣的財富分配與社會階層化正隨著民主選舉的深化而更加惡化。
圍繞在政府二次金改的爭議,正是台灣社會在邁向民主轉型過程中,加速權力與財富不平等分配的惡兆,同時也具體而微地體現了台灣民主的困境,因為社運團體從目前體制內所提供的各種民主手段當中,找不到可以遏阻金融壟斷與不平等的方法。
▓政府從未回應「二次金改」的質疑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全聯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6/02/15
期數: 
第六十二期
      士林地方法院長陳宗鎮表示,銀行濫發信用卡及現金卡,由銀行捅出的簍子,理應由銀行幫忙處理。最近銀行要求法院查封卡奴財產的假扣押、本票裁定、支付命令等非訟事件迅速增加,就士林地院去年增加的7,000件非訴訟事件,有關卡債的假扣押等就占了近5,000件之多,幾近總案件數八成。(經濟日報,2006/01/26)

「欠債還錢」是社會普遍接受的道理,並且受有法律的效力規範;但是「欠債償命」呢?恐怕就是令人無法苟同的後果,也是難以承受的社會悲劇。
這幾年來,銀行為了衝刺消費金融業務,浮濫發卡、牟取暴利、惡性競爭,在亮麗業績的表象之下,根據官方保守估計至少有四十萬人因此債台高築,變成銀行豢養的「卡奴」;更悲慘的是,很少人能輕易從這堆債務泥沼全身而退。
愈來愈多卡債受害人驚覺,再怎麼辛苦還錢也還不完,有人乾脆四處躲債、任由信用破產;有人則選擇繼續繳交「最低應繳金額」,但一身卡債卻壓迫到令人喘不過氣。不幸的是,有人過不了這道「生死關」,竟以燒炭自殺等方式一了百了;單是去年的整年統計,見諸報端社會新聞就有近七十件因卡債所逼自殺的案例,銀行見利噬血的經營心態與其惡質催討手段(騷擾家人、影響上班、言語侮辱),正是直接或間接加害卡債受害人的禍源。「銀行做這些業務,實在是很缺德的事情!」某銀行經理這麼形容卡債問題變成人人喊打的感受。
Tagged:  •  
作者簡介: 
銀行員全聯會總幹事
出刊日期: 
2006/03/15
期數: 
第六十三期
      去年,台企銀員工以罷工四天的行動,不僅力阻銀行被財團金控併購,更引發社會質疑不當併購造成「財團治國」的疑慮;然而,政府仍恣意妄為,為了達成「官股減半」目標以保住「烏紗帽」,在未事先與員工溝通之前,又趕在去年底急忙授意有官股背景的兆豐金宣布加碼收購台企銀股票,預定以三年時間完成併購。
這個沒有決策脈絡及政策說明的草率決定,加上今年在「金控減半」的政策緊箍咒之下,官股金控的整併首當其衝,也引誘了這群豺狼虎豹垂涎覬覦,一場金融併購大火拼一觸即發。首先,在歷來併購案上爭議不斷的中信辜家,無視輿論對其先前硬拿開發金「吃相難看」(辜家至今對開發金的持股未達6%,違背當初與財政部協議的承諾),而且經營成績乏善可陳的批評,搶先發動攻勢,左打兆豐金、右踢金鼎證,引起社會「辜家為什麼可以有三家金控?」的抨擊。
當這些野心勃勃的金控家族(或跨國資本)坐享併購果實、擦亮「吳辜蔡花共和國」的銅臭,專責併購業務的投資銀行賺翻了天,媒體報導連連讚嘆、編織虛幻,政府官員交差了事、升官加爵;又有誰去關心那些身處併購風暴、擔心裁員失業的銀行員,為何現行法律無法有效保障其勞動權益?當金控愈成其大,與其打交道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有更受到嚴謹縝密的保護嗎?在金控大亨富可敵國之後,台灣的金融業就真能走入國際,占全球一席之地嗎?尤其要追問的是,這樣的「國際化」又給了整體社會什麼好處?
RSS feed